首页 理论教育 乾隆御笔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诗碑

乾隆御笔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诗碑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乾隆御笔诗四首,首行题“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因便阅贡院乃知云路鹏程诚不易易也得诗四首”,行书。清乾隆九年,乾隆皇帝亲临翰林院参加重修竣工大典,设宴款待了大学士、翰林等官员,之后顺便视察了贡院,有感而发,挥毫写下了四首七言律诗。贡院中的这组御题石刻也被移到了学部所在地。以此为标志,延续1300多年、与无数士子命运息息相关的科举制度宣告终结。四川贡院留有1906年四川总督锡良撰写的《贡院废号记》石碑。

乾隆御笔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诗碑

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二十七日

四石宽99~104厘米不等,第一、四方均宽99厘米,第二、三方均宽104厘米

厚44厘米 均高216厘米

原址在清代贡院内,清光绪年间移至西城区教育部

1986年征集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汉白玉石质,卧碑,由4方石刻组成,每碑镌文字5行,行字不等,行书。末尾年款下方镌印2方,上“惟精惟一”,阳文篆书;下“乾隆宸翰”,阴文篆书。乾隆御笔诗四首,首行题“幸翰林院大学士及翰林等宴因便阅贡院乃知云路鹏程诚不易易也得诗四首”,行书。

清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亲临翰林院参加重修竣工大典,设宴款待了大学士、翰林等官员,之后顺便视察了贡院,有感而发,挥毫写下了四首七言律诗。首题“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因便阅贡院乃知云路鹏程诚不易易也得诗四首”,说明了写诗的缘由。诗意前后连贯、文法严谨、用典精准,颂扬清廉为官,鼓励求学上进,可谓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书体圆润飘逸,气势豪放劲健,是现存乾隆行书作品中的上乘之作。此诗一经写就,礼部立刻下令“各省试院皆恭摹上石”。

这组刻石最初立于清代最高科举考试贡院内(现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以宣传乾隆皇帝的仁德,鼓励天下学子。此后一百多年里它如圣坛上的神位,一直享受着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们的顶礼膜拜。这组石刻,清代时不仅北京有,全国各省学子考试的考场所在都有立石。现存仅有两处,一处就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的这组,另一处在广西桂林,今广西师范大学院内(清代是广西贡院所在,明代则是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北京的这组石刻,原立在北京贡院内。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贡院也被废弃。清政府成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办公地点设在原谨敬亲王府旧址内(今西城区教育部街1号、3号院)。贡院中的这组御题石刻也被移到了学部所在地。北洋政府时期学部改为教育部,街名也改为教育部街。198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将此组珍贵石刻迁移保护起来。

“初心”一词,并不是乾隆皇帝的首创。东晋时期后秦高僧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就有“世尊,是初心不至后心。后心不在初心”的句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画弥勒上生帧记》里有“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的句子,则是今天“不忘初心”句式的源头。但两处“初心”都和我们现在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同。在刘禹锡韩愈苏轼等人的诗文中也提到“初心”,其用意就和现在一样,用来表达不变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贡院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又称贡士院,从唐宋至明清大部分政治家、文学家、著名学者都有过贡院学习经历。贡院的出现,是科举考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唐朝最初由吏部考功司的考功员外郎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国家设置贡院,考场改设于礼部,由礼部侍郎主考,从而形成了沿袭到清朝的礼部掌选人权而吏部掌用人权的格局。唐及五代的贡院规制较为简单,试铺之间没有分隔开来。宋初尚唐、五代之制,在中央一级设有贡院,为省试专用考场。宋朝的考场严格使用锁院及试卷糊名、誊录制,有效限制了考试的舞弊行为,被以后各朝采用。

北宋多数时间贡院并无固定场所,起初在尚书省礼部,后来一度以武成王庙为贡院,一度以开宝寺为贡院,或以太学为贡院。北宋中央设国子监和太学,仁宗时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实行升贡法,学生可以由县、州学递次升至太学。神宗时王安石拜相,创办三舍法整顿太学,目的是以学校养士取代科举考试。徽宗时,蔡京执政,仿效王安石新法,将学子分为县学、州学、太学三级,一律采用三舍法考试制,实行学校毕业授官制,呈现出天下取仕悉有学校升贡的局面。直到徽宗末年,才恢复贡举,但太学依然坚持三舍法考试,与贡会互为补充地为朝廷输送官员。

南宋时期,贡院才普遍修建起来。金元两朝称考试场所为考试院,金朝设有“词赋考试院”和“经义考试院”,各有“考试官”“同考试官”负责试务。元代考试院开始有帘内官和帘外官之分。从元代到明初考试时每名举子都有一人监考和服务。明代贡院在洪武十七年形成科举成式,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年)以后,具有明远楼和号舍的贡院形制已经形成了。“明代杨士奇主试,有柱联曰:场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后来各省贡院明远楼中都书有此联。从此,贡院格局基本定型。

明清贡院建筑布局谨严有序,气势宏大,在京城中,贡院是规模仅次于皇城的建筑群,而在各省会城市中贡院则是最大的建筑群。无论是内外帘的区隔、至公堂和明远楼的名称、东西文场区的布局,都有一定的规制和格式。1905年9月2日,清廷批准了袁世凯等六位督抚联衔会奏的《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谕令:“着即自丙午科举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以此为标志,延续1300多年、与无数士子命运息息相关的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贡院不仅建筑规模宏大,而且考试规制严密,是科举制度或科举文化的具体象征,它是科举考试专门化、制度化的产物,而且是一个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机构。作为中国唐代到晚清1000多年间与众多精英人物密切相关的贡院,关系到我们的民族历史人文血脉。

目前国内现存贡院遗址不多,江南贡院明远楼外墙所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江南贡院的兴衰历史。建立在河南贡院遗址上的河南大学老校区存有雍正十年(1732年)《改建河南贡院记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河南贡院碑记》,并建有两座碑亭。云南贡院也存有康熙三年(1664年)《重建贡院碑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云南贡院碑记》则文存碑佚。四川贡院留有1906年四川总督锡良撰写的《贡院废号记》石碑。另有一方陕西贡院明弘治八年(1495年)《乡试官誓文题名碑》,生动地记载了从监临官、提调官到巡绰搜检官,一起在贡院中发誓不“私受请托暗通关节”的内容。

刻石题写的四首诗词原文如下:

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因便阅贡院,乃知云路鹏程诚不易也,得诗四首。

翰苑琼廷酌令辰,棘闱来阅凤城烟。百年士气经培养,寸晷檐风实苦辛。

自古曾闻观国彦,从今不薄读书人。白驹翙(huì)羽传周雅,佐我休明四海春。

尽道文章接上台,菁莪(é)乐育济时才。千秋得失非虚也,咫尺云泥亦幻哉。(www.xing528.com)

若有泪眶啼桂落,那无笑口对花开。凤池多少簪豪者,都向龙门烧尾来。

万里扶摇正翮(hé)搏,飞龙利见岂为干。志贤圣志应须立,言孔孟言大是难。

见说经纶推国士,从来桃李属春官。但今姓字朱衣点,那惜三条泪烛残。

周遭围棘院沉沉,景物当前总入吟。材拟圭璋方特达,文归雅正薄艰深。

禹门鱼变辞凡水,乔木莺迁出故林。寄语至公堂裹客,莫教冰鉴负初心。

棘闱:科举时代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翙羽:翙字义指鸟飞声,亦指鸟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郑玄笺:“翙翙,羽声也。”

寸晷檐风:晷,日影;寸晷,阳光少;风檐,透风的房檐。阴暗透风的房檐。形容科举时代考场中的苦状。

圭璋特达:形容德才卓绝,与众不同。戴圣《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刘义庆世说新语》:“此子圭璋特达,机警有锋。”

1876年北京贡院(THOMAS CHILD摄)

凤池:指朝廷。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谢朓《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佩多清响。”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西京则与鸾渚为邻,东都则与凤池相接。”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孙枝蔚《汪舟次赴赣榆教谕任去后寄怀》诗之二:“凤池与乌台,旦夕谓可至。”

烧尾:鲤鱼跃龙门,跃过龙门之时,天雷击去鱼尾,鱼乃化身成龙。另有两种说法:老虎变成人时,要烧断其尾;羊入新群,要烧焦旧尾才被接纳。

禹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龙门的别称,相传为夏禹所凿。

乔木莺迁:《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嘤为鸟鸣声。自唐以来,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故以“莺迁乔木”,指迁居到美好的居所,常用于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

徐悲鸿纪念馆高小龙书记曾在《莫教冰鉴负初心》一文中对该诗碑进行了介绍,并对全诗进行了翻译。兹录译文如下:

我趁此良辰吉日来到了翰林院这一皇家衙署重,看望你们这些国家重臣,欣赏这里的美景美文。经过立国以来百年的培养,国家的文化气象已经初具。你们这些博学鸿士都经过几番寸晷檐风的严酷科举考试,实是苦辛。自古贤明君主都重视人才,我从今以后也要厚待天下读书人!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望你们如振翅高飞的鸿雁向天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辅佐我治理国家,以使天下开明太平。

学子只有刻苦读书有了学问才能为朝廷效力,所以国家应重视培养济世英才。同时,也望天下学子谨记:历史的教训是实实在在的,微小的错误可能导致天地云泥之差。世上多少学子因未能努力读书科举落榜而痛哭悔恨,也有人金榜题名心花怒放啊。朝廷中那些数不尽的高官显贵,都是考中科举才实现远大抱负。

如今天下太平正是有志之士鹏程万里的大好时机。国家需要的不是只想当官发财的人,真正的贤良志士还应树立高尚的品德,要遵守和弘扬儒家学说。满腹经纶的国士是治理国家依靠,能有这些优秀人才也要感谢各地学府。人们大多只看举子们金榜题名皇帝亲点时的荣耀,哪里知道他们每日秉烛夜谈的艰辛啊。

各位大学士们,遥想一下当年科举时考场是多么森严肃杀啊,而如今你们已为高官,眼前的景色则如诗如画。但是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定要德才兼备圭璋特达,所做文章要不畏艰难,成为高雅、正统的典范。你们如今都已如鲤鱼跃过龙门成为官员,像此地的鸟儿一样栖息于皇家禁地的巨树上,前途远大。最后嘱托科举考官和进京赶考的举子们一句,希望谨记和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千万不要辜负当年远的大志向和冰清玉洁的操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