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纯散文或美文与现代散文

纯散文或美文与现代散文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纯散文就是坚持文学品位的散文,它是中国现代文学散文概念的延续。他认为,散文就是写得美的文章,美感是散文的突出标志,构思美、立意美、文字美。于是,他给自己创办的散文杂志命名为《美文》。而贾平凹的美文观念主要突出了构想和文字的美,与周作人的美文含义不同。贾平凹本人很认同中国传统的散文观念,在中国古代即使实用文体,只要语言优美,立意巧妙,都属于散文。

纯散文或美文与现代散文

散文就是坚持文学品位的散文,它是中国现代文学散文概念的延续。“五四”白话文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对文体的划分有了新标准,由于散文具有形象性、抒情性特点,散文进一步从大杂烩中分离出来,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并列成为文学文体。

中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改革公务文书,要求突出实用性,过去那种富有文采和自由抒情式的公文被实用性、格式化文体取代。所以,实用文章就不再成为散文作品了。随后,其他文体都纷纷各立门户,自成一体。如论说文、传记文体、应用文等。于是,散文被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文学文体,它的含义也就发生了变化。

此后,散文就指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一切文学作品。虽然相对古代散文的概念,它的外延缩小了。但是,这还是一种较宽泛的概念,把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游记速写、特写、抒情小品等文学或与文学有关的文体都归属于散文之内。我们大体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大类:

一是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特写、速写;

二是杂议散文或议论散文,包括杂文、随笔;

三是抒情散文,包括抒情小品、游记。

现在看来,这个概念还是有点宽泛、缺乏具体性。在实际的散文写作和阅读实践中,报刊给每一种文体都作了较为具体的命名和归类,如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回忆录属于史、传写作文体;杂文、随笔也都被当做一种特殊的写作和欣赏类别。因此,真正被归于散文的就只有抒情小品和游记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散文创作因为主要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抒发豪情壮志为主旋律,人们也就习惯成自然的将其定性为抒情文章。

一般来说,狭义散文或者纯散文原本就是一种内容精悍、取材广泛、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多样、文情并茂的文体。它是以抒情为主的一种文体。这种散文以记人叙事、咏物议论、写景抒情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写法自由,形式多样,语言优美。

林非倾向于狭义的抒情性散文。他认为,侧重于感情因素和文学性的狭义散文比侧重说理的广义散文更艺术、更有审美品位。他在《中国散文论坛》中借徐迟先生的话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徐迟先生对于这两种情形的散文,有一个很巧妙的比喻,说:‘狭义的散文好比是广义的散文的塔尖、塔顶,广义的散文好比是狭义的散文的塔基、塔身。’(《论散文》)我认为这个见解是很准确的,清楚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两者都不可以偏废。……我个人的看法是两者都不能舍弃,但是从提高艺术水准与审美愉悦的角度而言,更倾向于抒情意味强烈的散文,也就是狭义的散文。”[9]

贾平凹则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提出了美文概念。他认为,散文就是写得美的文章,美感是散文的突出标志,构思美、立意美、文字美。于是,他给自己创办的散文杂志命名为《美文》。稍通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美文”一词出自周作人的《美文》,最早见于《晨报副刊》1921年6月8日,具体含义是指“艺术的与真实简明的统一”。而贾平凹的美文观念主要突出了构想和文字的美,与周作人的美文含义不同。贾平凹本人很认同中国传统的散文观念,在中国古代即使实用文体,只要语言优美,立意巧妙,都属于散文。贾平凹希望今天的散文创作再回到古代那种不受限制,随意写来,只要文采优美,都是散文的传统中去。

《美文》发刊词说:“我们确实是不满意目前的散文状态,那种流行的,几乎渗透到许多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对于散文的概念,范围是越来越狭小了,涵义是越来越苍白了,这如同对于月亮的形容,有银盘的,有玉灯的,有桔的一瓣,有夜之眼,有冷的美人,有朦胧的一团,最后形容到谁也不知道月亮为何物了。我们现在是什么形容也不是,月亮就是月亮。于是,还原到散文的原本面目,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10]在他眼中,一切还原了的本色的东西都是美的。这种对美的解释显然有些牵强,因为很少有人认为本色的伤痕和血泪是美的、也很少有人认为本色的垃圾和污染是美的。

美总是与人的生存目的有关,与人的自由追求有关。所以,高尔泰提出,美是自由的象征;李泽厚认为,美是自由的形式。由于美总是与自由相关联,所以,散文要成为美文,它的散文内容与形式都必须是自由的,只有自由才能进行新的创造,只有自由才能表现出真实的发现与思考,才不会说假话以及虚与奉承的话。所以,散文应该追求自由的艺术境界。

贾平凹说:“我觉得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我的创作是受活于社会和我自己的活受,而具体到散文,我一向认为是一种你觉得要写的,最无规则最自由最易表现情绪的文体。”[11](www.xing528.com)

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揭示散文这一文体的内在属性,没有把散文与其他文体区别开来,没有真正抓住属于散文文体的独特属性。我们都知道,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有自己的独特规定性,如小说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构建虚幻的生活的;诗歌是运用有韵律的语言来抒发个体的思想感情的;戏剧文学是通过语言对白和舞台表演来集中和化解矛盾冲突的。相比之下,散文的定义就没有这种具体的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内在规定性。正如贾平凹所说:“如果同意我们的观点,换一种思维看散文,散文将发生一种质的变化,散文将不要准散文,将不仅是为文而文的抒情和咏物,也就不至于沦落到要做诗人和小说家的初学的课程,轻,贱,一种雕虫小技,而是‘大丈夫不为也’的境地。”[12]

现代散文是余光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余光中的看法有一定的现代意识,他认为现代人应该有现代人的写作意识,现代人的突出标志就是信息化,在一篇文章中信息量的大小是判断文章质量的标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把散文分为两大类:感性散文和知性散文,知性散文才是散文发展的方向。所谓知性散文,就是抒情不至于泛滥,说理不至于枯燥,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读者以丰富的知识和奇特的美感的文章。

余光中的散文理论也没有解决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他虽然提出了散文应该具有现代意识,但是,这种现代意识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又涉及散文究竟应该怎样写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散文创作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我们的散文作品却从来没有在世界上获得文学大奖,今天的散文创作甚至落后于世界,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遗憾甚至汗颜的事情。当世界上别国的作者大胆进行思想突围的时候,我们的作者还在写什么的问题上要求解放思想,在左顾右盼地问别人:我能不能介入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我有没有在这一领域的发言权?他怕未经许可就自作主张的行动会带来风险,他不愿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了自己安宁幸福的生活,他没有敢作敢为的勇气。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那种勇气,即明明“完全认识到自己的真正利益,却把他们撇到一边,而奔到另一条路上去冒险,碰运气,无论谁或者什么都没有强迫他们这样做,仿佛它们仅仅是为了避开指明的道路,执拗的、任性地去打通另一条艰难的、荒谬的道路,几乎在一片黑暗中探寻它。”[13]有勇气的人知道,人本身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动物,他注定要为自己开辟通向未来的道路,不是为了幸福,而是为了把自己永远投入不断进取的生活过程中。敢想敢为之所以为敢想敢为,因为它既没有得到成功的保证,也没有得到幸福的允诺,为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哪怕已经清楚地看到面前的失败,也要担负起自己行为的责任。西方的散文就是因为能够发出这种声音而获得世界的嘉奖。英国罗素就是因为用自己自由而独立的思想干预政治,他的散文作品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丘吉尔也是因为他的二战回忆录,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些散文作品就是突出对世界的知性分析和认识,突出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存意识。而我们的散文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新时期以来,很多作家、理论家对散文这种文体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总起来看,可以概括为三种观点:

一是认为散文突出创作主体内在心理体验与感受的表达,是一种自由书写自我的文体。如林非认为,“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这种认识虽然揭示了散文的主体性价值,但是无法区分出散文与其他文体的不同点,因为所有的文学创作都要突出主体性内涵。

二是突出散文的艺术品位,突出审美趣味。这种观点其实并不一致,一些人是要根据艺术审美标准,对散文“清理门户”,结果又回到狭义散文的路子上去了;另一些人则是开放门户,只要写得好,就是美文。如贾平凹把自己办的杂志就叫做《美文》。贾平凹反复强调,散文是美文,只要美的文章就是散文。这种观念虽然具有一定的道理,却又显得太笼统,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就会抹杀散文与其他同样具有审美特性的文学文体之间的区别。简而言之,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备审美特性,但我们不能把它们都看作散文。

三是大散文观念,这种观点实际上涉及三个方面:即大范围、大篇幅、大境界。大范围,就是认为所有的文章都是散文,就是回到广义散文观念。大境界,是说散文思考要深入,贾平凹说大散文是一种思维,一个观念,求大气,求清正,求时代、社会、人生的意味。但是对于大范围,学术界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科学研究是逐步细化,而不是泛化。大篇幅,是散文家都不愿意承认的,大家都愿意接受大境界,也就是说,大散文实际上就是大境界的散文。但是,什么是大境界?这是一个无法界定的命题,以此来规定散文也很难统一。

通过上述不同观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散文这种文体实在是太复杂了,它不仅涉及的面很宽,而且还随着创作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存在形态。因此,无论是从内容构成还是从形式追求上都很难对散文做出正确的界定。

散文理论界虽然对散文做出了许多界定,但是,没有一种界定能够成为散文的恰切定义,这一方面说明散文确实是非常复杂而且难以界定的,另一方面也说明研究散文的内在规定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新时期散文的不断创新更让大家都不知道该怎样给散文一个明确的界定。然而,没有这种界定,散文创作发展和研究很可能就会失去方向。

我们研究散文就是要找到这种区别点,因为这种区别才是散文的独特属性,只有揭示出这种特性,才能正确界定散文的含义。

我们认为,换一种思维看散文,不是换观念,不是换思想,也不是换形式,而是从思维学的角度看散文,根据散文创作的内在思维来界定散文。不管在什么范围内,不管在什么历史时期,内容、形式可能会变化,但是内在思维规律是不变的,因而,也只有从思维的角度,才能发现散文的独特内在规定性。

散文作为一种“有意思”的自由形式,是作家运用多姿多彩的创造性相似思维发现和建构起来的。散文的这种创造性发现与作家的思想“突围”紧密相关,只有作家从他置身其中的世界中突围出来,从各种庸常见识以及自身的思维惯性中突围出来,他才会对这个世界有新的相似感受和体悟。才能写出体现自由品性的创造性散文。散文的内在思维特征是自由的创造性相似思维。这种自由的创造性相似思维是我们把握散文、界定散文、欣赏散文、创作散文的根本出发点,抓住这个出发点,我们就能够真正揭示散文创作及欣赏的奥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