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化、弘治时期故家大族的昌盛

成化、弘治时期故家大族的昌盛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成化年间上推400年,正是北宋仁宗时。归有光重视故家大族的谱牒。北宋仁宗庆历、皇祐年间,占籍昆山,到明朝天顺、成化年间,四百年不改其旧。这些家族中,不乏百年之家,甚至二百年之家,高闳大第,耕田数百亩,仆役成群,宾客盈门,或武断乡里,或惠利一方;而其兴盛一般都在成化、弘治时期。常熟白茆归椿,其极盛是在成化、弘治之间。

成化、弘治时期故家大族的昌盛

嘉靖三十五年(1556),归有光说“吾吴中无百年之家久矣”。那么,是存在一个“吴中有百年之家”的时代吗?答案是肯定的。他写道:

张翁居昆山之大慈,余尝自昆山入郡,数经其地,有双洋荡,多美田。翁以力耕致饶足,而兄弟友爱,不肯析居,殖私财。时时入城,从缙绅先生游,乐饮,连日夜而后归。士大夫爱尚其风流……

予尝论士大夫不讲于谱牒。而闾阎之子,一日而富贵,自相夸尚,以为门阀。吾吴中无百年之家久矣。昆山车溪之张氏,其源甚远。予家有故牒,谱其世次,而范文正公为当世名臣宰相家,然自监狱公以下,相为婚姻者,凡十有四人,而与宋宗室婚者一人。其科第仕宦,不绝于世,亦往往为神,以食于其土。自宋皇庆间,始占名数于昆山。至于国朝天顺、成化之间,几二十余世,四百年而不改其旧。

故承事郎夏公娶于张,为夏太常之冢妇,实生吾祖母。予少时,犹及闻张氏之盛也。盖至于今,而车溪之张,日以浸微。而翁始居大慈。……予每至车溪,停舟而问之,百围之木,数顷之宅,里人犹能指其处焉。若翁者,人亦不复知其车溪之张氏矣。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又以吾祖母之外家,尚有存者,而喜翁之寿而康也。故不辞而序之。[3]

按:北宋有仁宗庆历(1041—1048)、皇祐(1049—1053)年号,元朝有元任宗皇庆(1312)年号。由成化(1465—1485)年间上推400年,正是北宋仁宗时。归有光重视故家大族的谱牒。昆山张氏,是归有光祖母的母家。其先世在宋仁宗时,与当时名臣宰相范仲淹同时,两家互相结为婚姻者十四人,历代都有仕宦者。北宋仁宗庆历、皇祐年间(1041—1053),占籍昆山,到明朝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四百年不改其旧。原先住在昆山车溪,有百围之木,数顷之宅。后来衰微,移居于大慈双洋荡附近,多美田。兄弟二人力耕致饶足,不肯析居,厚殖私财。张翁时时入郡城,从缙绅先生交往。车溪张氏,不仅是百年之家,而且是四百年之家。但是,车溪张氏家族,在明朝嘉靖时(1522—1566)中衰,衰而复振。像车溪张氏这样的百年家族,还有海上大族漕泾杨氏、二百年旧族昆山许氏、故大家望湖曹氏、青浦大族沈氏、江东名族沈氏、长洲巨族郭氏、安亭名族杨氏、浦上著姓丘氏、昆山名族秦氏等。(www.xing528.com)

于归氏,吴中相传谓之著姓,归家的姻戚,都是“吴中著姓”。如归有光妻家魏氏、王氏,母家周氏,祖母家夏氏,祖母外家张氏等。这些家族中,不乏百年之家,甚至二百年之家,高闳大第,耕田数百亩,仆役成群,宾客盈门,或武断乡里,或惠利一方;而其兴盛一般都在成化、弘治(1465—1487)时期。这些故家大族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力农起家,或本富居多,农田多灌溉。昆山归氏五世祖归度,洪武三十年(1397)“置别业于县东南三十里所,吴淞江之上,地名绿葭浜……以耕田为业”[4]。永乐中,归度曾“以人才征,辞不就”。四世祖归仁“以高年赐冠服”[5],他们都是以力农而取得一定地位的。常熟白茆归氏,在归柞时已有田产不少,其子归椿时,白茆发展成为大村镇,有田数千顷,“初为农,……少尝学书,后弃之,夫妇晨夜力作。白茆在江海之滨,高仰瘠卤,浦水时浚时淤,无善田。府君(归椿)相水远近,通溪置闸,用以灌溉。其始居民鲜少,茅舍历落,数家而已。府君长身古貌,为人倜傥好施舍,田又日垦,人稍稍就居之,遂为庐舍市肆如邑居云。晚年诸子悉用其法,其治数千亩如数十亩,役属百人如数人”[6]。周氏,“世居县之吴家桥,先外祖讳行,太学生,家世以耕农为业,外祖始游成均”[7],“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货雄,敦尚简实”[8]。“二百年来为昆山旧族”的许氏,其二世、三世“以勤啬致富”[9]

第二,吴中著姓的极盛,一般都处于成化、弘治间。常熟白茆归椿(生于成化元年,卒于嘉靖十五年,1465—1536),其极盛是在成化、弘治之间。归有光的外祖周行,“与诸伯祖并列第千墩浦之上。属时承平,家给人足,兄弟怡怡然相乐也”[10],时在成化、弘治之际。四百年的故家大族昆山车溪张氏,北宋时与当世名臣范仲淹家“相为婚姻者凡十有四人,而与宋宗室婚者一人,其科第仕宦不绝于世”“至于国朝天顺、成化之间,几二十余世,四百年而不改其旧”。归有光“少时(正德年间)犹及闻张氏之盛”,有“百围之木,数顷之宅”[11]。归有光祖母夏氏之父夏钺,“居县南吴淞江之千墩浦,……而家最为饶。高闳大第,相望于吴淞江上”,时在成化、弘治时。[12]

为什么吴中故家大族的盛世都处于成化、弘治间呢?因为自洪武至永乐,经过近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人民有了一定积累,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则家给人足;到成化、弘治时又是六七十年,社会经济发展达到极盛。家族的发展、极盛,恰恰与国家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归有光在论及长洲蒋氏的厚德时说:“考其世,自洪熙(1425)至于弘治(1488—1504),六七十年间,适国家休明之运。天下承平,累世熙洽,乡邑之老,安其里居,富厚生殖,以醇德惠利,庇荫一方者,往往而是。蒋氏乃其著者”[13],这说明,明皇朝国家政治稳定,“天下承平,累世熙洽”,成就了蒋氏先世的“安其里居,富其生殖”,而蒋氏先世“以醇德惠利庇荫一方”又对社会的发展有好处。也就是说,蒋氏的“家运”,与明朝“国家休明之运”,不仅相一致,而且互相促进。其他吴中故家大族,从小康发展到极盛,也是这个原因。如归氏,由小康至极盛,恰逢明朝极盛:“明有天下,至成化、弘治之间,休养滋息,殆百余年,号称极盛。”[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