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化皇帝朱见深:宽容随和的明朝皇帝

成化皇帝朱见深:宽容随和的明朝皇帝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欣赏并且重用汪直的成化皇帝朱见深,是一个宽容、随和但又不失谨慎的人。幼年阶段失去父亲的护恃,又数度卷入政治旋涡之中,使朱见深的性格与此前的明朝皇帝相比少了几分跋扈之气,而多有几分谨慎。他的童年是在叔父朱祁钰做皇帝而父亲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之中的情形下度过的,所以他是跟随祖母孙太后长大的。对于朱见深来说,他童年的经历也使得他特别珍惜自己身边的人。朱见深敏感,但很少对身边人下重手,不轻易惩处身边的宦官。

成化皇帝朱见深:宽容随和的明朝皇帝

欣赏并且重用汪直的成化皇帝朱见深,是一个宽容、随和但又不失谨慎的人。这样的性格大概跟他早年的经历有关系。正统十二年(1447)十一月二日出生的朱见深,初名朱见濬。三岁时,父亲朱祁镇亲征瓦剌,在土木堡被俘。危急关头,他的叔父朱祁钰继承皇位,而他则被立为太子。景泰三年,叔父朱祁钰废其太子之位,改封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十一岁时,父亲朱祁镇夺门复辟,他又重新成为皇太子,并且改名朱见深。幼年阶段失去父亲的护恃,又数度卷入政治旋涡之中,使朱见深的性格与此前的明朝皇帝相比少了几分跋扈之气,而多有几分谨慎。诚如《剑桥中国明代史》所说,在明代中国特有的环境下,帝王的个性和素质是说明其统治时期气氛的“终极原因”。成化一朝,除南方瑶族之乱、河南荆襄流民外,政局基本平稳,有“平静的间歇期”之喻,倒确实有几分像朱见深个人的风格。对于大明王朝而言,在历经“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以及天顺朝的宦官曹吉祥的图谋反叛等一系列重大的、剧烈的、动荡的政治事件之后,朱见深治理国家的“简静”是大明王朝特别需要的。成化三年(1467),一个名叫黎淳的官员请求追查当初废太子之事,朱见深批答说:“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为此,清朝人所修的《明史》称颂朱见深“恢恢然有人君之度”。所以,在成化朝的二十三年之中,皇帝既非励精图治也非昏庸愚蠢,大臣中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政治家,也没有无恶不作的政治恶棍。即便汪直行事跋扈,但持续的时间短,所作所为也不尽像后来的魏忠贤那么血腥。正是朱见深简静的性格以及因之而来的他与群臣之间的相安无事,才使明朝的政治可以缓慢地进入一种相对太平的格局,从而为接下来的“弘治中兴”做铺垫,这是明宪宗朱见深对明朝政治所做的最大贡献。

同时必须要说的是,朱见深还是一个内向的人。据说他有严重口吃,所以不大愿意在公开场合接见大臣。他性格中的内向,大概更多的是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他的童年是在叔父朱祁钰做皇帝而父亲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之中的情形下度过的,所以他是跟随祖母孙太后长大的。在景泰朝的七年之中,由于帝位由英宗朱祁镇转到景帝朱祁钰,宫内外情况变得非常复杂而敏感:一方面,景帝做了皇帝之后,自然要尊崇自己的生母吴氏为皇太后,后来又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景帝的祖孙三代是占据政治优势的一方;另一方面,太上皇英宗朱祁镇与钱皇后被囚禁于南宫,朱见深先是做了几年的太子,然后被废黜为沂王,英宗的祖孙三代政治优势因土木堡之变而完全丧失,只能在宫廷中委曲求全。被囚禁在南宫之中的英宗朱祁镇与钱皇后相依为命,而皇宫中的孙太后与朱见深同样只能相依为命。包括胡濙、于谦在内的外廷大臣也并没有对困境中的朱见深施以援手,尽管他们内心深处或许并不认可景帝在景泰三年改换太子的行为。宫中的情况又能好到哪里呢?相信在景泰朝的七年中,朱见深所能信任的、支配的人也就只有祖母宫中的人了。因此,当朱祁镇十一岁时因为父亲重新登上皇位而重新成为皇太子之后,孙太后依然带着惯性地要对他进行庇护,派自己的贴身宫女万贞儿前往东宫照顾朱见深的起居。对于朱见深来说,他童年的经历也使得他特别珍惜自己身边的人。万贞儿是在宣德八年(1433)时四岁入宫,派往东宫侍候朱见深的时候年已二十八,但后来成了朱见深的妃子,即后来一直宠冠六宫的万贵妃。终其一生,朱见深对万氏情深义重,在她死时便预感自己也将不会在人世间待太久,后来果然和她同一年逝世。对于来自万贵妃身边的宦官,朱见深一直很纵容,而汪直就是自小在万贵妃宫中的宦官。朱见深敏感,但很少对身边人下重手,不轻易惩处身边的宦官。成化二十一年,朱见深发现内库金银积蓄被花光了,责备太监梁芳、韦兴说:“靡费帑藏,实由汝二人!”又说:“我不追究你们,后人会责怪你们的!”之前汪直失宠,朱见深也从未受别人的影响对他进行惩处,从而使汪直作为一个“权阉”竟然能在明代士大夫尤其反感宦官专权的政治文化中得以善终。(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