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史《宿卫军制度与元朝崩溃原因》

元史《宿卫军制度与元朝崩溃原因》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宿卫军队包括怯薛与侍卫军两部分。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用之。这时,三卫的军士主要仍由汉人组成。军人入卫的除汉人外,蒙古、色目与新附军的数字明显增多。下辖行军千户所若干,门尉一,可见此卫亦负有把守大都一城门之任务。英宗时的铁失,正是利用其任左、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之便,在南坡直犯禁幄,弑死英宗于卧所。

元史《宿卫军制度与元朝崩溃原因》

宿卫军队包括怯薛与侍卫军两部分。怯薛“无事则各执其事,以备宿卫禁庭;有事则惟天子之所指使。比之枢密各卫诸军,于是为尤亲信者。”关于它的情况,我们已在上文作为一个给侍宫廷的贵族特权组织进行了叙述。这里,着重叙述的是隶属于枢密院,担任京城与畿甸地区禁卫、并作为蒙古统治者军事主力的侍卫亲军[909]

忽必烈即帝位后,一方面沿行蒙古大汗旧制,扩大组织了直属皇帝本人的怯薛队伍;另一方面,接受姚枢的建议,“选精勇富强三万,燕京东西,分屯置营,以壮神都”。创建了来源于汉制的武卫军。其兵员都是从诸道兵中抽取精锐者组成[910],任董文柄及史天泽的姻亲李伯祐为都指挥使。可以想见,最初的武卫军便是以史天泽与董文柄两大地方势力作为基干的。李璮叛乱平定后,李伯祐去职;然董氏则始终受到忽必烈的信任,继续掌领武卫军。武卫军也同时累加扩大和增强。中统四年(1263年)十月,改名为侍卫亲军,分建为左、右翼。至元八年(1271年)七月,复增为左、右、中三卫,各置亲军都指挥使司。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用之。这时,三卫的军士主要仍由汉人组成。至元十六年全国统一后,又增置前、后两卫,形成右、左、中、前、后五卫侍卫亲军。军人入卫的除汉人外,蒙古、色目与新附军的数字明显增多。至元后期,开始将唐兀、钦察等色目人单独组成卫军,至泰定帝时期,累增至二十余卫。兹将诸卫的建置与组成情况列述如次:

【右、左、中卫】至元八年由侍卫军改置,置都指挥使三员,下设镇抚所、行军千户所十、弩军千户所一,屯田左右千户所二。并置有教官,掌诸屯卫行伍耕战之暇,教习蒙古文字,使通晓书记。右卫屯营在京南永清县境。左卫屯营在京南东安州境,中卫屯营在京南漷州东南境。

【前、后卫】至元十六年在三卫的基础上增置。前卫屯营在京南范阳县境;后卫屯营在信安河北。其建制同三卫,惟前卫下有管领大都平则门与顺承门的门尉各一人,此二门应即由前卫负责把守。

【武卫】至元二十五年以汉军一万人,依上都虎贲司例,设虎贲司于大都,营屯田,修城隍。翌年,改置为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修治城隍及京师内外工役之事。它是一支专职的工程兵,其建制略同五卫,屯营在涿州南。

【左都威卫】至元十六年,忽必烈以新征集的侍卫亲军一万付太子真金,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成宗铁穆耳即位,以之属皇太后阔阔真,改为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屯营在京南易州一带。

【右都威卫】至元二十一年,忽必烈以原属按察儿、孛罗、肖乃台、不里海、阔阔不花等五人所领、随木华黎南征之探马赤军拨属真金。至元二十二年,置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成宗即位,改为隆福宫右都威卫使司,屯营同在京南易州一带。

【唐兀卫】蒙古国时期,唐兀人参加蒙古军,有功受奖者甚众。至元十八年阿沙、阿束奏:“今年春,奉命总领河西军三千人,但其所带虎符金牌者甚众。征伐之重,若无官署,何以防闲之。”遂立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总之,并“遣使籍河西六郡良家子以充之”[911]。领千户所九翼、健德门、和义门、肃清门门尉各一。可知大都此三门的把守是唐兀卫的责任。

【贵赤卫】贵赤(gui),意为快行者。至元十三年,忽必烈诏民之荡析离居及僧道、漏籍诸色人不当差徭者万余人充贵赤,令康里部人明安领之。至元二十四年,置为贵赤亲军都指挥使司,明安为本卫达鲁花赤。下辖千户所八翼。有门尉二员,负责把守大都之二城门。其营地在檀州附近。每年皇帝都要举行一次贵赤竞走大赛,名为“放走”。在大都自河西务起程,上都则自泥河儿,在三个时辰内走完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万岁。[912]张昱诗:“放教贵赤一齐行,平地风生有翅身。”[913]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跑竞赛。

西域亲军】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六月,依仿唐兀与贵赤二卫之例,立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以迷而的斤为都指挥使。下辖行军千户所若干,门尉一,可见此卫亦负有把守大都一城门之任务。

【卫候直都指挥使司】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武宗海山即位后,以原属真金等之控鹤军组成,总数仅六百人,属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时立为皇太子)[914],掌东宫仪从金银器物。泰定帝时,改属皇后。

【右、左阿速卫】阿速(Asut),又作阿兰(Alan)、阿思(As),是住居在高加索以北、顿河下游一带的突厥族系游牧民,1239年冬拔都西征时,被蒙哥所征服,其首领杭忽思等归降。至元九年忽必烈置阿速拔都达鲁花赤,后招集阿速正军三千余名,又选阿速怯薛丹军七百人,扈从车驾,掌宿卫城禁,兼营潮河、苏沽两川屯田。至元十三年伐南宋时,镇巢军降而复叛,也烈拔都儿所部阿速军残伤甚众,乃并前军总为一万户,隶前、后二卫。至大二年(1309年),武宗始立右、左卫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他们的屯营大概就在京东北的潮河川。右阿速卫辖行军千户所七,把门千户二员、门尉一员[915],当亦负有把守大都之一城门之责。左阿速卫下辖围宿把门千户所一十三翼。可知此军之责任专在负担皇帝纳钵时行营的警卫。英宗时的铁失,正是利用其任左、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之便,在南坡直犯禁幄,弑死英宗于卧所。

【隆镇卫】京北的居庸关一线,元初皆设千户所把守。至大四年,仁宗抽调钦察、唐兀、贵赤、西域、左右阿速诸卫军三千,及原驻南、北口、太和岭的汉军六百九十三人,屯扎在长城一线的险隘四十三处,立十千户所,置隆镇上万户府统之。翌年,改为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祐二年(1315年),又将世守居庸关的哈剌鲁军千户所一拨隶之。

【左卫率】至大元年,武宗命江南行省万户府选精锐汉军一万人,为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东宫之卫兵,立卫率府。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延祐六年,以之赐皇太子硕德八剌,为左卫率府。领有行军千户所十、弩军千户所一、屯田千户所三。

【右卫率】延祐五年,仁宗以黄羊川万户府及迤东、女真两万户府、右翼屯田万户府兵合组为右卫率府,隶皇太子硕德八剌,领千户所五。卫率府的屯营在京南武清县境。(www.xing528.com)

【康里卫】至大三年,武宗将隶属于钦察卫中之康里部人别立一军,并将诸王阿只吉、火郎撒等所领探马赤军之属康里部者尽数籍入,以阿沙不花为广武康里卫亲军都指挥使,负责镇守海口。康里卫的建立,完全是因康里人阿沙不花受眷恃宠而图扩大本族人势力而成。翌年正月,武宗死,仁宗立即“罢广武康里卫,追还印符、驿券、玺书及万户等官宣敕。”起遣至直沽海口屯田的军士尽皆放还。[916]

【忠翊侍卫】元贞十一年(1307年),武宗立大同等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移属徽政院,后复归枢密院。至治元年(1321年)英宗改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辖行军千户所十一。这支军队主要是由石天应子安琬所部红城的屯田新附军组成。

【宗仁卫】仁宗延祐三年,漠北大风雪,深丈余,车庐人畜压没,牲畜尽死,人民流散,被迫以子女鬻为奴婢。至治二年,丞相拜住请准英宗,收恤蒙古灾民,立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领蒙古军千户所十一翼。屯田于大宁路与京东蓟州之地。

【右、左钦察卫】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由骁将土土哈所领的钦察人部队在与北边叛王的战斗中,累著大勋,忽必烈特置钦察亲军卫,“听以宗族将吏备官属”,一部分康里人与哈剌鲁人均归入这支部队中。英宗至治二年分立左右卫。右卫领行军千户十八所,屯田千户二所,负责大都的城门门尉二人。左卫领行军千户所十一翼,守城千户所一翼,屯田千户所一翼。两卫屯田在清州附近。这支部队是诸卫中战斗力最强的。

【龙翊侍卫】天历元年(1328年),文宗图帖睦尔以左钦察卫九千户分置,这是左右钦察卫的派生组织。因为总领左右钦察卫的燕帖木儿拥立文宗有功,故增钦察人所组成之卫军为三,且在翌年立都督府,以统左、右钦察、龙翊三卫及哈剌鲁东路蒙古二万户府、东路蒙古元帅府,而以燕帖木儿兼统之。寻升为大都督府。龙翊卫领行军千户九翼,屯田千户一翼,屯田地点在文安县。

【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至元十六年置,“管领上都路元籍军人,兼奥鲁之事”。

【左、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至元十八年以蒙古侍卫总管府依五卫之例为指挥使司,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改名为左、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左翊领千户所七翼,右翊一十二翼。

【镇守海口侍卫亲军屯储都指挥使司】武宗至大二年四月摘汉军五千屯种于直沽沿海,又益以康里军二千组成。

【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五月,建宣忠扈卫亲军都万户府,总斡罗思军。十二月,将散属的斡罗思人一万,立营于大都北部,依宗仁卫例,给地屯田。翌年四月,改为亲军都指挥使司。诸王、勋臣又陆续将其属下的斡罗思人进献,加入此军。

【东路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原为驻辽东的镇戍军东路蒙古军万户府。[917]至顺二年二月文宗将它拨属于燕帖木儿所总大都督府,故改列为宿卫军之一。哈剌鲁万户府也是由同样的情况,由原戍南阳的镇戍军入为宿卫军,“掌守禁门等处应直宿卫”。东路蒙古军元帅府亦原镇辽东,其元帅不花帖木儿系燕帖木儿兄弟,以袭破上都,擒倒剌沙等有功,至顺元年六月,改名为东路钦察军万户府,亦改隶大都督府,成为宿卫军。

顺帝时,伯颜专政,为了增重他的权势,又有威武阿速卫、宣镇侍卫、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管女真侍卫亲军万户府之设。[918]

诸卫的职责在于拱卫京城。其屯营所在,大体上由汉人组成者多在京南;蒙古、色目人所组成者多在京北,并分别由其中一些卫军把守大都城门。有战事则被抽调出征,并长期远戍。皇帝或太后出巡则征为扈从军,有大朝会或消暑上都时则派充围宿军,行大礼则派充仪仗军,为加强京城治安则派充巡逻军,为保卫仓库物资则派充看守军,为接应直沽海运则派充镇遏军。武卫军专任京城工役,其他卫军也有临时供役土木工程的。至元时期,五卫军平时例以十人为率,以七人与三人分为两番,十月放七人者还家休整,正月复役。正月放三人者还,四月复役。为了保证本卫给养,诸卫皆拨予土地,进行屯田,大率一卫万人,以二千人进行屯田,使“居者佃作以为养,出者扈卫以启行。”[919]

侍卫军在元代政局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忽必烈便是利用以汉人为主的五卫军稳定了新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至元中后期,又大肆扩建色目军卫,以制约汉人军卫,同时也利用他们来抵抗与镇压北方的蒙古叛王。元朝中期开始,卫军直接卷入皇位斗争,成为弑杀与拥立的重要工具。到了元朝后期,这支军队日趋腐化,并在不断的政潮与战乱中益形削弱。军户贫乏,军纪败坏,战斗力完全丧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