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中见大,咫尺山林:风景园林艺术与林业保护

小中见大,咫尺山林:风景园林艺术与林业保护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可以通过调动内景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效果。他认为,在园林中,为了增强景深的感受,也须增加风景层次,而每层的景物最好在线条、色彩上有所不同,这是空间深度层面的“小中见大”方法。使空间组织“小中见大”的第二种办法是“实中求虚”。取得小中见大的秘诀,不外乎山以动势取胜,峦仿风云变幻,峡谷进而仰视,林木层层覆盖,水面宽而回环。人们可赏、可游、可居、可食,足可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小中见大,咫尺山林:风景园林艺术与林业保护

首先,因借是利用外景来扩大园内空间的方法,运用“借景”手法,突破园墙的局限,将园外之景纳入园中观赏范围,以起缩地扩基之妙,也可以达到园内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调动内景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效果。园内之景可相互借资,通过视点、视角的切换以及对比和反衬,造成错觉和联想,使同一景物发生景观的种种变化,以小寓大,以少胜多,扩大空间感,成倍丰富园景,形成咫尺山林的效果。这多用于较小的园林空间。

其次,在园林的结构布局上,常将园林划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分隔又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常用粉墙、曲廊、花坛等将一个园子分隔成若干小的景区,并赋予这些小区特定的风景主题,以此来增加园景的层次,使欣赏的内容多样化。人行其间,则峰回路转,幅幅成图,柳暗花明,意趣无穷。陈从周《说园》有言,“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无大便无小,无小也无大。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因此,大园包小园,即基此理”(大湖包小湖,如西湖三潭印月)。

孙筱祥在《山水画与园林》中,对于“小中见大”做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在园林中,为了增强景深的感受,也须增加风景层次,而每层的景物最好在线条、色彩上有所不同,这是空间深度层面的“小中见大”方法。使空间组织“小中见大”的第二种办法是“实中求虚”。第三种办法是引起错觉和联想,通过模拟与缩写是创造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主要手法之一。堆石为山,立石为峰,凿池为塘,垒土为岛,都是模拟自然,池仿西湖水,岛作蓬莱、方丈、瀛洲之神山,其体型以能引起名山大川的联想、成为崇山峻岭的缩景为上品。使之有“虽在小天地,置身大自然”的感受,如江苏扬州小盘谷。第四种办法是本着“景愈藏,景界愈大”的原则,即“欲露先藏”的“抑景”手法。(www.xing528.com)

《园冶》要求做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掇山要“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李渔主张“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在不大的园林空间内,不是抄袭自然,而是取其精华部位再现组合,创造峰峦岩洞,谷涧飞瀑之势。苏州环秀山庄就是咫尺之境,是创造山峦云涌、峭崖深谷、林木丛翠、水天环绕的典型佳作。取得小中见大的秘诀,不外乎山以动势取胜,峦仿风云变幻,峡谷进而仰视,林木层层覆盖,水面宽而回环。俯可见山影云影,平可视曲水无尽,仰可望峰峦洞穴。巧用对比反衬的方法,可以在任何局限的小空间里,纳时空之一角,现无限之风光。人们可赏、可游、可居、可食,足可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