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景园林艺术与林业保护:园林意境表达方式

风景园林艺术与林业保护:园林意境表达方式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直接表达方式、间接表达方式。(二)间接表达方式园林意境的间接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利用光与影、色彩、声响、香气以及气象因子等来创造空间意境。在园林诸影中,如檐下的阴影、墙上的块影、梅旁的疏影、石边的怪影、树下花下的碎影,以及水中的倒影都是虚与实的结合,意与境的统一。

风景园林艺术与林业保护:园林意境表达方式

园林意境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直接表达方式、间接表达方式。

(一)直接表达方式

在有限的空间内,凭借山石、水体、建筑以及植物等四大构景要素,创造出无限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1.形象的表达

园林是一种时空统一的造型艺术,是以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例如,南京莫愁湖公园中的莫愁女,西湖旁边的鉴湖女侠秋瑾,东湖的屈原上海动物园的欧阳海草原两姊妹以及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都能使人产生很深的感受。神话小说中的孙悟空,就会使人想到“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见岳坟前跪着的秦桧夫妇,就会联想到“江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儿童游园或者小动物区用卡通式小屋、蘑菇亭、月洞门,使人犹如进入童话世界。再如,山令人静,石令人古,小桥流水令人亲,草原令人旷,湖泊大海令人心旷神怡,亭台楼阁使人浮想联翩等,不需要用文字说明就可使人感觉到。

2.典型性的表达

鲁迅说过“文学作品的典型形象的创造,大致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这一个人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实有的人都‘不似’。这不似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但‘似’某一类人中的每一个人,才是艺术要求的典型形象”。堆山置石亦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堆山置石,并不是某一地区真山水的再现,而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出来的自然山水,用以表达深山大壑,广亩巨泽,使人有置身于真山水之中的感觉。

3.游离性的表达

游离性的园林空间结构是时空的连续结构。设计者巧妙地为游赏者安排几条最佳的导游线,为空间序列喜剧化和节奏性的展开指引方向。整个园林空间结构此起彼伏,藏露隐现,开合收放,虚实相辅,使游赏者步移景异,目之所及,思之所致,莫不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似乎处在一个异常丰富、深广莫测的空间之内,妙思不绝。

4.联觉性的表达

由甲联想到乙,由乙联想到丙,使想象越来越丰富,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扬州个园中的四季假山,以石笋示春山,湖石代表夏山,黄石代表秋山,宣石代表冬山,在神态、造型和色泽上使人联想到四季变化,游园一周,有历一年之感,周而复始,体现了空间和时间的无限。

在冬山的北墙上开了四排24个直径尺许的圆洞,当弄堂风通过圆洞时,加强了北风呼号的音响效果,加深了寒冬腊月之意。在东墙上开两个圆形漏窗,从漏窗隐约可见翠竹石笋,具有冬去春来之意。作者用意之深,使人体会到意境的存在,起到神游物外的作用。由滴水联想到山泉,由沧浪亭联想到屈原与渔父的故事。当时屈原被放逐,有渔父问他为何被逐。答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渔父答曰:“沧浪之水清兮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濯吾足。”看到残荷就想到听雨声,都是联觉性在起作用,也就是在园林中用比拟联想的手法获得意境。

5.模糊性的表达

模糊性即不定性,在园林中,我们常常看到介于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亭、廊、轩等。在自然花木与人工建筑之间,有叠石假山,石虽天然生就,山却用人工堆叠。在似与非似之间,我们看到有不系舟,既似楼台水榭,又像画舫航船。水面上的汀步分不清是桥还是路,粉墙上的花窗,欲挡还是欲透,圆圆的月洞门,是门却没有门扇,可以进去,却又使人留步。整个园林是室外空间,却园墙高筑与外界隔绝,是室内空间,却又阳光倾泻,树影摇曳,春风满园。几块山石的组合堆叠,是盆景还是丘壑?是盆景,怎么能登能探,充满着山野气氛?是丘壑,怎么又玲珑剔透,无风无霜?回流的曲水源源而来,缓缓而去,水头和去路隐于石缝矶凹,似有源,似无尽。

在这围透之间、有无之间、大小之间、动静之间和似与非似之间,在这矛盾对立与共处之中,形成令人振奋的情趣,意味深长。由此可知模糊性的表达发人深思,往往可使一块小天地,一个局部处理变得隽永耐看,耐人寻味。《白雨斋词话》中有一段话“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换一句话说:一切景物不要和盘托出,应给游赏者留有想象的余地。

(二)间接表达方式

园林意境的间接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利用光与影、色彩、声响、香气以及气象因子等来创造空间意境。

1.光与影

(1)光是反映园林空间深度和层次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即使同一个空间,由于光线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夜山低、晴山近和晓山高是光的日变化,给景物带来视觉上的变化。由明到暗,由暗到明和半明半暗的变化都能给空间带来特殊的气氛,可以使人感觉空间扩大或缩小。

①天然光。在天然光和灯光的运用中,对园林来说,天然光更为重要。春光明媚、旭日东升、落日余晖、阳光普照以及床前明月光、峨眉佛光等都能给园林带来绮丽景色和欢乐气氛。利用光的明暗与光影对比,配合空间的收放开合,渲染园林空间气氛。以留园的入口为例,为了增强欲放先收的效果,在空间极度收缩时,采用十分幽暗的光线,当游人通过一段幽暗的过道后,展现在面前的是极度开敞明亮的空间,从而达到十分强烈的对比效果。在这一段冗长的空间,通过墙上开设的漏窗,形成一幅幅明暗相间、光影变化、韵味隽永的画面,增加了意趣。

②灯光。灯光的运用常常可以创造独特的空间意境,如颐和园的后湖,由于空间开合收放所引起的光线明暗对比,使后湖显得分外幽深宁静。乐寿堂前的什锦灯窗,利用灯光造成特殊气氛,每当夜幕降临,周围的山石、树木都隐退到黑暗中,独乐寿堂游廊上的什锦灯窗中的光在静悄悄的湖面上投下了美丽的倒影,具有岸上人家的意境。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三个塔,塔高2m,中间是空的,塔身有五个圆形窗洞,每到中秋夜晚,塔中点灯,灯影投射在水中和天上的明月相辉映,意境倍增。喷泉配合灯光,使园林夜空绚丽多彩,富丽堂皇,园林中的地灯更显神采。(www.xing528.com)

(2)影是物体在光照下所形成的,只要有光照,就会有影的产生,即形影不离。例如,“亭中待月迎风,轩外花影移墙”“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曲径通幽处,必有翠影扶疏”“浮萍破处见山影”“隔墙送过千秋影”“无数杨花过无影”,在古典文学宝库中,写影的名句俯拾皆是。

在园林诸影中,如檐下的阴影、墙上的块影、梅旁的疏影、石边的怪影、树下花下的碎影,以及水中的倒影都是虚与实的结合,意与境的统一。而诸影中最富诗情画意的首推粉壁影和水中倒影。

①粉壁影。作为分割空间的粉墙,本身无景也无境。但作为竹石花木的背景,在自然光线的作用下,无景的墙便现出妙境。墙前花木摇曳,墙上落影斑驳。此时墙已非墙,纸也,影也非影,画也。随着日月的东升西落,这幅天然图画还会呈现出大小、正斜、疏密等不同形态的变化,给人以清新典雅的美感。

②水中倒影。水中倒影在园林中更为多见。倒影比实景更具空灵之美,如“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一词云:“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都说明了水中倒影给游人增添无穷的意趣。从园林造景和游人欣赏心理来看,倒影较之壁影更有其迷人之处。倒影丰富了景物层次,呈现出反向的重复美。

重复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艺术形式中,但倒影的重复,却不是顺序的横向重复,它是以水平面为中轴线的岸上景物的反向重复,能使游人产生一种新奇感。江南园林面积一般不大,为求得小中见大的效果,亭台廊榭多沿水而建,倒影入水顿觉深邃无穷。再衬以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朗日明月,影中景致更是美妙无比。“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是鲁迅先生论述中国文字三美中的两个方面。园林虚景中的影,则集这二美于一身。

2.色彩

随光而来的色彩是丰富园林空间艺术的精粹。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引起人们的联想尤为丰富。利用建筑色彩来点染环境,突出主题;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间气氛,烘托主题;这在中国园林中是最常用的手法。有的淡雅幽静,清馨和谐,有的则富丽堂皇,宏伟壮观,都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空间。在承德避暑山庄中的“金莲映日”一景,在大殿前植金莲万株,枝叶高挺,花径二寸余,阳光漫洒,似黄金布地。康熙题诗云:“正色山川秀,金莲出五台,塞北无梅竹,炎天映日开。”可见当年金莲盛开时的色彩,所呈现的景色气氛,致使诗情焕发。

3.声响

声在园林中是形成感觉空间的因素之一,它能引起人们的想象,是激发诗情的重要媒介。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以赏声为景物主题者为数不少。诸如鸟语虫鸣、风呼雨啸、钟声琴韵等,以声夺人,使人的感情与之共鸣,产生意境。例如,《园冶》中“鹤声送来枕上”,“夜雨芭蕉,似鲛人之泣泪”,“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等的描写,都极富意境。古园中以赏声为题的有:惠州西湖的“丰湖渔唱”、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和“柳浪闻莺”,苏州留园的“留听阁”,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扬州瘦西湖的“石壁流淙”以及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等,这些景名不但取景贴切,意境内涵也很深邃。

利用水声是创造意境最常用的手法,如北京中南海的“流水音”,由一座亭子泉水及假山石构成,亭子建于水中,由于亭子的地面有一个九曲沟槽,水从沟中流过,叮咚有声故名。在这一个不大的、由假山环抱的小空间中,由于流水潺潺,顿觉亲切和宁静。无锡寄畅园内的八音涧,将流水的音响比喻成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乐器合奏的优美乐谱。北京颐和园的谐趣园设有响水口,使这一组古朴典雅的庭园空间更为高雅幽静。北京圆明园的“日天琳宇”有响水口,水流自西北而东南,流水的声音,竟成为宫廷的音乐,使园林空间增添情趣。

利用水声反衬出环境的幽静。唐朝王维“竹露滴清响”的诗句,静得连竹叶上的露珠,滴入水中的声音都能听见,带出幽静意境。仅仅用一滴水声,便能把人引入诗一般的境界。溪流泻涧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飞流喷瀑予人以热烈奔腾的激情。此外,还可以利用风声、树叶声来创造空间意境。万壑松风是古代山水画的题材,常用来描写深山幽谷和苍劲古拙的松树。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一景就是按“万壑松风”这个意境来创造的。在山坡一角设一建筑,在其周围遍植松树,每当微风吹拂,松涛声飒飒在耳,使人们的空间感得到升华。

4.香气

香气作用于人的感官虽不如光、色彩和声那么强烈,但同样能诱发人们的精神,使人振奋,产生快感。因而香气亦是激发诗情的媒介,形成意境的因素。例如,兰香气可浴,有诗赞曰:“瓜子小叶亦清雅,满树又开米状花,芳香浓郁谁能比,迎来远客泡香茶。”含笑“花开不张口,含笑又低头,拟似玉人笑,深情暗自流”。桂花“香风吹不断,冷霜听无声。扑面心先醉,当头月更明”,郭沫若赞道:“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

香花种类很多,有许多景点因花香而得名。例如,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南临荷池,每当夏日,荷风扑面,清香满堂,可以体会到周敦颐爱莲说》“远香益清”的意境。网师园中的“小山丛桂轩”,留园的“闻木樨香轩”都因遍栽桂花而得名,开花时节,异香袭人,意境十分高雅。杭州满觉陇,秋桂飘香,游客云集,专来此赏桂。广州兰圃,兰蕙同馨,兰花盛开时,一时名贵五羊城。无锡梅园遍植梅花,梅花盛开时构成“香雪海”,远方专程赏梅者络绎不绝。咏梅诗古往今来也是最多的。

5.气象因子

气象因子是产生深广意境的重要因素。由于气象因子造就的意境在诗词中得到广泛的反映,如描写乐山乌龙寺的“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描写苏州怡园的“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画图中”;描写南昌百花洲的“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淡影日悠悠”;描写上海豫园明楼的“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描写苏州沧浪亭的“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描写杭州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同一景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也会千姿百态,风采各异,如“春水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同为夕照,有春山晚照、雨霁晚照、雪残晚照和炎夏晚照等,上述各种晚照使人产生的感情反映是不一样的。

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座。戴醇士曰:“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一座空亭,竟成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张宣题倪云林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梢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柳宗元的二兄在马退山建造了一座茅亭,屹立于苍莽中的大山,耸立云际,溪流倾注而下,气象恢宏。承德避暑山庄“南山积雪”一景,仅在山庄南部山巅上建一亭,称为南山积雪亭,是欣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最佳处。

扬州瘦西湖的“四桥烟雨楼”是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欣赏雨景的佳处。在细雨蒙蒙中遥望远处姿态各异的四座桥,令人神往。故有“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的意境。

综上所述,诱发意境空间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景物的组织、形态、光影、色彩、音响、质感、气象因子等都会使同一个空间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些形成意境空间的因素很难用简单明确的方式来确定,因为在具有感情色彩的空间中一加一并不等于二。只能通过对比把一种隐蔽着的特性强调出来,引起某种想象和联想,使自然的物质空间,派生出生动的、有生气的意境空间。人们依靠文明,依靠形象思维的艺术处理,能动地创造出园林意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