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越絮语:围桌聚宴的由来及发展

南越絮语:围桌聚宴的由来及发展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人也认为,中国传统的宴席方式就是这种共享一席的合食制。围桌聚宴唐代末年,合食制成为潮流之后,分食的方式也并未完全消除。合食制的普及是在宋代,这一方面是因为宋代饮食市场十分繁荣,名菜佳肴不断增多,一人一份的进食方式显然不适合人们嗜食多种菜肴风味的需要,围桌合食就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了。

南越絮语:围桌聚宴的由来及发展

◎佚 名

著名学者王力先生生前曾写有《劝菜》一文,对当今中国的宴席方式进行过深刻的讽刺,他说:“中国人之所以和气一团,也许是津液交流的关系。尽管有人主张分食,同时也有人故意使它和到不能再和。譬如新上来的一碗汤,主人喜欢用自己的调羹去把里面的东西搅一搅匀;新上来的一盘菜,主人也喜欢用自己的筷子去拌一拌。至于劝菜就更顾不了许多,一件山珍海味,周游列国之后,上面就有了五七人的津液。”

一般人也认为,中国传统的宴席方式就是这种共享一席的合食制。遇有喜庆,无不是以大宴宾朋来表示,其特征可用“食前方丈”来概括。这种“津液交流”的合食制虽然显得热烈隆重,但从卫生的角度来看并不妥当,所以,这种在一个盘子里共餐的合食传统,确实有必要改良。然而,这种传统在中国并不古老,存在的历史也就只有一千多年,在汉唐以前,人们的饮食方式都是实行分食制。

分食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食物是公有的,食物煮熟以后,按人数平均分配,一人一份。这时住所中既没有厨房和饭厅,也没有饭桌,一个家族的男女老少,都围坐在火塘旁进餐。饮食生活中常用的陶制器具都是放在地上使用的。

秦汉以前尚无桌椅板凳,它们还是继承着石器时代穴居的遗风,以芦苇编席铺在厅堂之内,在席子上跪坐着吃饭,食品菜肴都是放在席上或席前的案上。当时即使是富贵人家才有的小食案,也是与分食制相配套的,我们在发掘出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壁画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人面前一个食案,席地而食的进餐场景。(www.xing528.com)

西晋以后,居住在西北地区的匈奴、鲜卑、羌、氐等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地区,出现了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引起了饮食生活方面的一些新变化。同时,建筑技术进步了,增高和扩展了室内空间,传统的低矮型家具逐渐被床榻、胡床、椅子、凳等坐具取代。汉唐时期,家具的革新浪潮引起了分食制向合食制的转变。此外,也由于这一时期烹饪技艺有长足的进步,原来的小木案已远远不能承担摆放一桌酒席菜肴的需要。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一人一案,一人一桌的话,一方面一般家庭承受不了,另一方面也显示不出宴会的气氛,而围坐一桌进餐也就是自然之事了。当然,合食这种新的饮食方式同传统的分食制有很长一段时期的磨合。

围桌聚宴

唐代末年,合食制成为潮流之后,分食的方式也并未完全消除。合食制的普及是在宋代,这一方面是因为宋代饮食市场十分繁荣,名菜佳肴不断增多,一人一份的进食方式显然不适合人们嗜食多种菜肴风味的需要,围桌合食就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了。

◆第21辑第三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