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越絮语:瓷枕中的奇葩

南越絮语:瓷枕中的奇葩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唐时期,在封建皇室墓和皇家佛寺的地官内有玉枕、水晶枕、琥珀枕的发现,并开始出现陶瓷枕。具有代表性的有巩县窑的三彩绞胎枕;长沙窑的釉下彩绘枕;寿州窑的黄褐釉剪纸贴花枕,枕产品也仅多见于这三个窑址,亦有陕西产的三彩枕。它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丰富的装饰技法,尤其是釉下彩绘技法突破了单色釉的局限,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全新的综合艺术,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

南越絮语:瓷枕中的奇葩

隋唐时期,在封建皇室墓和皇家佛寺的地官内有玉枕、水晶枕、琥珀枕的发现,并开始出现陶瓷枕。

从陶瓷枕的冰凉材质、中空结构与其装饰题材的内容(多是夏荷、秋菊),还有少数出土瓷枕的纪年墓葬的记载(月份多在夏秋时节),可知应该是人们夏日枕睡的凉枕。

最早的陶瓷枕实物多发现于唐代。唐代的陶瓷枕多为小型的扁方形或微长方形枕,多为绚烂的三彩或绞胎枕,小枕的出现可能与唐代崇尚高大蓬松的发式有直接关系,是为了在午憩时保持如云般的发式而做的项枕(项指颈的后部),亦便于随身携带。具有代表性的有巩县窑的三彩绞胎枕;长沙窑的釉下彩绘枕;寿州窑的黄褐釉剪纸贴花枕,枕产品也仅多见于这三个窑址,亦有陕西产的三彩枕。也有少量仿生形小枕,如巩县窑的兔形绿釉枕。兽形瓷枕,巧妙地把雕塑手法运用于瓷枕,寓含了驱邪求福的习俗。在《新唐书·五行志》记载有:“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可知唐人制作兽形枕,意在“避邪”、“避魅”、“宜男”与“服妖”,其中也有很多可爱的兔子形象,兔为“明月之精”,亦有“宜孕”的寓意。

唐代更有耳熟能详的《枕中记》的故事——“黄粱一梦”,寄托了很多世俗的愿景与哲学的洞见,这也是后来陶瓷枕能流行起来的原因之一。

北宋诗人张耒有诗《谢黄师是惠碧瓷枕》云“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诗中描述了瓷枕的特征——青且坚,功能——消炎蒸,并且对其功用作了夸张性的描绘——入室生凉、脑寒发冷。而我馆所藏的元代《枕赋》,共265个字把瓷枕的产地、特征、功用、意义与制作者交代得一清二楚,说明了陶瓷枕不仅能使人摆脱酷暑之困、快意凉爽,还能有警示追思之用,这就赋予了陶瓷枕更广阔的文化内涵。

宋代是中国陶瓷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陶瓷枕也在宋代以后走出富贵豪门,迈入平常百姓家,它不单是一种卧具,还兼有观赏、陈设与警示价值,纹饰多来源于自然景物或民间生活场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文化、习俗、时尚和追求。此时器型变得更丰富,体形更大、更高,枕面也变得内凹,而且前低后高。一方面也是因为宋以后人们的发式已趋于简化,很容易盘梳,所以不必拘泥于睡觉时一定要保持发型,而这时陶瓷枕的形状显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类头部及颈脖的自然生理弧度而设计的,造型更科学、更合理,增加了后脑与枕垫物的接触面,成为可长时间枕睡的头枕。

我馆所藏的宋元陶瓷枕以河南、河北、山西磁州窑系的产品为多,磁州窑系的瓷器面向大众种类繁多,在宋元众多民窑中独领风骚。它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丰富的装饰技法,尤其是釉下彩绘技法突破了单色釉的局限,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全新的综合艺术,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www.xing528.com)

到了元代,虽然也有精品,但总体器型趋向简单化,装饰也趋于简略、粗犷。但磁州窑长方形枕上的釉下彩绘“白地黑花”的装饰图案却更加繁复,画师们以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妙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山水人物、戏曲故事、诗词曲赋等绘于枕面,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具有质朴、洒脱、豪放的艺术风格及浓郁的民族特色。

辽金元的陶瓷枕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相比前代普遍都高,有的甚至高得超乎寻常,分析原因可能是:一、当时人们对“高枕无忧”的期盼高过对舒适度的追求;二、枕的高度因人而异,外来的草原民族人高马大,枕自然也要高一点;三、北方昼夜温差较大,所以床褥比较厚实,枕的高度减去床褥的高度也就降低了枕的高度;四、北方炕的床头可能有槽;五、不排除一些高枕并非实用器,而是死人用的冥器。这些也都只是猜测,希望今后的考古发现能进一步解答这一问题。

在宋元时期的绘画与文献资料中也可见软枕的记录。软枕里要塞进植物性填充物,使枕头既暖又软,既经济、实惠又有药疗作用。南宋陆游《剑甫诗稿》:“余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苦荞麦皮、黑豆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佚名的《槐荫消夏图》上不仅出现软的头枕还有供足部休息的脚枕。

明清以后,陶瓷枕的瓷质更加致密、硬度更大,但整个陶瓷枕的生产却进入了没落期,多见木枕、丝织枕和布枕,这些原料便宜而易找,做工又相对简单方便,此段时期保留了大量枕顶绣的实物资料也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北方的陶瓷枕在形状上流行元宝形、马鞍形,清代有猫枕、虎枕、妇女枕等等,但南方器型尤其是清代以后逐渐出现以扁的长方形小枕为主,其他形状为辅的局面。但装饰上除了元代兴起的青花装饰外还有粉彩、五彩,装饰技法上多了一种更简易方便的贴纸贴花法,为成批量的统一装饰提供了条件。

清代出现了日本返销中国的陶瓷枕,形制与景德镇的非常近似;鸦片的流入,导致了一种枕面倾斜以便吸食鸦片的鸦片枕出现;新中国建立后,政治、社会文化在各行各业都更加凸显,出现了“自力更生”铭瓷枕、“学习”铭瓷杭等,这些20世纪50年代全国流行的口号体现在瓷枕上,祖国的大好河山与向日葵向阳开的表意图案也展现在了枕面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