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亲政与雍正夺嫡:清代韬略中的政治斗争

康熙亲政与雍正夺嫡:清代韬略中的政治斗争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康熙的这些侍卫正是为擒拿鳌拜而设。康熙立即下令清除鳌拜集团,将他们一网打尽。在雍正的谋位史上,他的亲信戴铎是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他的谋术虽然并不高于雍正,但他于康熙五十二年给雍正的信,却正好道出了争夺储位的纲领、策略和措施。雍正取得康熙信任的办法,是掩饰其夺位之欲,表示对此漠不关心。

康熙亲政与雍正夺嫡:清代韬略中的政治斗争

顺治十七年(1660),顺治帝死,年仅八岁的玄烨即位,是为康熙帝,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索尼年迈昏弱、苏克萨哈势力弱小,遏必隆则趋附鳌拜,鳌拜实际上独揽了一切大权。

鳌拜的为人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卑劣,他一生为清王朝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康熙晚年曾评价说:“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但此人过于骄狂,常常在康熙面前“施威震众”,又借口罢朝,屡出矫旨,这就触犯了皇帝的禁区,损害了皇帝的威信。

因此康熙亲政后,就致力于清除鳌拜的计划。

但事情并不像他的先世那样简单。鳌拜当政数年,在朝中广植党羽,文武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如果明目张胆夺权,稍不慎就会丧位殁身。

康熙根据鳌拜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致命弱点,开始对症下药。

他首先给予鳌拜以虚设的安全和荣华以麻痹对手。他先后加封鳌拜父子为“一等公”“二等公”“太师”“少师”,以示尊崇,表示自己的信用不疑。自己则装作是不务正业的公子哥,天天和侍卫们混在一起练习摔跤,很少过问政事,以消除鳌拜的戒备心理,延缓对手采取行动的时间。

其实,康熙的这些侍卫正是为擒拿鳌拜而设。鳌拜被哄得舒舒服服,哪里会注意这些。一天鳌拜入朝,康熙命令侍卫捉住他,他还以为是小皇帝玩心太盛,毫不理会。结果,侍卫们一拥而上,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直到康熙宣布他的三十罪状,他才如梦方醒。康熙立即下令清除鳌拜集团,将他们一网打尽。

康熙智擒鳌拜,戏剧化地将对手的力量化解为无形,实为千古罕见。

康熙的继承者雍正可以说吸取了其父的经验,在诸兄弟的斗争中,登上大宝,他谋划的对象首先是其父,然后才是诸兄弟、大臣。

康熙末年的皇储问题非常复杂,先是皇二子允礽两立两废,众皇子公开活动,各结朋党,觊觎皇位,但由于威胁到康熙的权力统一,先后遭到康熙的打击。雍正也曾是其中之一,但他很快吸取了教训,重新设计了夺位方案。

在雍正的谋位史上,他的亲信戴铎是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他的谋术虽然并不高于雍正,但他于康熙五十二年给雍正的信,却正好道出了争夺储位的纲领、策略和措施。

一是联络满汉官员和康熙近侍,培植雍邸人才,以为后盾。在戴铎此信之前,他就开始秘密活动,大力扶助手下人外出做官,拉拢军政官员。到康熙逝世之前,他实际上已组成了一个包括川陕总督年羹尧、步军统领隆科多在内的小集团,人数不多,所居要职不多,但都是关键性职位。

二是搞好父子关系,取得康熙的信任,麻痹他,为第一步措施作掩护。“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这就要求灵活掌握分寸。

雍正取得康熙信任的办法,是掩饰其夺位之欲,表示对此漠不关心。

允礽第一次被废,康熙命胤禛(雍正)、允禔看守,且不准允礽上奏辩驳,也不准别人代奏。允礽觉得冤枉,请求允禔代奏,允禔不敢有违父皇之命。相反,胤禛出面表示愿意承担过失,说服允禔代奏,自己也上奏康熙,请求宽免允礽,因此康熙认为他“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对他表示赞赏。(www.xing528.com)

雍正还与僧衲交往频繁,建设庙宇,将自己掩饰得淡泊名利,其《山居偶成》诗云:“山居且喜远纷华,俯仰乾坤野兴赊。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年荣辱镜中花。”完全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闲人形象。

三是依托封建君王赖以立足的天命。康熙诸皇子都曾利用神道卜命来增强信心,笼络手下人为自己争夺储位。雍正亦是如此。他相信自己是“万”字命,注定要承继大统。这是他谋术的无助感在作怪,没有多少深层的意义。

通过这些准备工作,他已逐步取得继位的条件,至于能否成功,还须最后见分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在畅春园病逝,步军统领隆科多宣读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七日后,雍正登基。

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不仅诸皇子输给了雍正,就连康熙也同样输得很惨。他在雍正的蒙骗下,没有进行必要的防范,他在生病时,实际上已处于步军统领隆科多的控制之下,没有同臣下进行接触的机会,身后之事自然也就由雍正及其亲信来操纵了。这也是雍正即位和康熙之死疑点较多的原因。

雍正战胜诸兄弟登上帝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仍然存在。即位后不久,他就将矛头指向诸兄弟。

他首先召回握有兵权、最有实力继位的允禵,将他送去看守陵墓,实为幽禁。对其他皇兄弟,亦分隔处理。允䄉被发往张家口,不久被禁锢;允禟被发往西宁,改名为塞思黑,削其宗籍,后又被召至保定害死;对允禩,则先示拉拢,封其为廉亲王,总理国务,逐渐削除他的势力,然后将其幽禁,改名为阿其那,削宗籍,不久也将他害死。

待到诸皇兄弟的问题解决后,他就开始除掉帮助自己夺位的功臣了。这些人最了解夺位内幕,又常常居功自傲,目无法纪,不仅威胁雍正的政治声誉,而且造成了雍正的分权。

年羹尧、隆科多是重点应付的对象。雍正即位后,对他们二人待遇优渥,凡有大事必向他们请教,结果二人擅权自专,任用私人,导致了雍正的疑忌,遂于雍正三年(1725)宣布年、隆之罪,“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敢于欺罔,忍于背负”,并挖出年羹尧早年与允禩党人勾结之事,将年羹尧以九十二大罪处死。隆科多系雍正母舅,先是被革去爵位,发往阿兰善地区修城,雍正五年被召回,免死,终身禁锢。

这期间被处分、革职、降职的还有蔡珽、李绂等人。功臣几乎绝迹于朝廷。

雍正除去功臣,不能肯定地说与夺位有关,是夺位后的必要措施,早在计划之中。但可以肯定,雍正这一做法对加强皇权是必要的。

雍正巩固皇权的措施与其夺位已远远不同,这时他有了皇位作依托,不需要更为巧妙的方式。实际上,他尽管也用了许多谋术,如封允禩为亲王,对其部属分化瓦解等,但一开始就没有掩盖住他的意图,所以允禩说,皇上今日加恩,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诛戮呢。因此,雍正登上皇位后的这些作为主要还是以“势”来打击对手,失去了谋智的无条件的平等应对的美妙性质,在谋文化上就显得很逊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