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雍正清代韬略:解决储位之争,确保政局稳定

雍正清代韬略:解决储位之争,确保政局稳定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雍正起于藩邸,目睹了康熙末年父子、兄弟之间的争位惨剧,并以自己的行动导演了一幕幕悲剧,他在良心上亦深感不安。雍正后久居圆明园,又写了同样的传位诏书藏于居所,托付张廷玉、鄂尔泰二人,以防止意外事变。雍正秘密立储,既收到了立国本以固人心的政治效果,同时避免了因立太子可能导致的诸皇子争储位、太子与皇帝争权、太子骄纵等弊病。但密立储君,确实避免了争夺储位的斗争,有利于政局平稳过渡。

雍正清代韬略:解决储位之争,确保政局稳定

雍正起于藩邸,目睹了康熙末年父子、兄弟之间的争位惨剧,并以自己的行动导演了一幕幕悲剧,他在良心上亦深感不安。因而即位不久,就力图改变这种局面,为后代营造和睦的宫廷氛围。

首先要了解争储的文化背景。

封建社会,天下是皇帝的家产,只能在一个家族内合乎封建伦理地传递继承。皇帝的儿子们都有继承权。谁一旦贵为天子,谁就成为天下之主,他在整个家族内部的地位就会发生举足轻重的变化。

清朝起于落后的社会,保留着许多军事民主制的残余,皇帝不预立太子,诸子都参加一部分政务,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康熙虽曾学习汉族尝试改行嫡长子继承制,但仍保留太子、皇子参与政事的传统,这就使得诸子有条件结党营私,觊觎皇位,于是就出现了比历代都严重的皇帝与太子、太子与诸兄弟之间的争斗现象。

但太子是国家储君,代表了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正常的权力交接,立太子才能安定民心,因此又不能不立。

有鉴于此,雍正在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于乾清宫暖阁,宣布秘密立储。他说:“当年圣祖因立二阿哥(允礽,两次被废)为太子之事,身心忧悴,一言难尽。现在我的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怎么能举行呢?然而圣祖既然将天下付托于我,我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筹划。今天我就将立太子一事,亲自密封,藏于匣内,放在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后,那里是宫中最高之处,以防意外。诸王大臣都应该知道这件事。”

诸臣没有异议。于是雍正命群臣退出,独留下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始出。(www.xing528.com)

太子是谁,群臣不知,皇子亦不知,雍正也不透露这方面的消息,对待诸子完全平等。以至于后来登基的弘历竟找不出皇父对他有何优待之处。

雍正后久居圆明园,又写了同样的传位诏书藏于居所,托付张廷玉、鄂尔泰二人,以防止意外事变。

雍正十三年(1734)八月,雍正去世于圆明园,张廷玉、鄂尔泰请出圆明园密诏,当众宣读。然后又转至大内,由庄亲王允禄打开密匣,取出元年所封诏书,于是弘历当天即位,令张廷玉、鄂尔泰、允禄、允礼辅政。

雍正秘密立储,既收到了立国本以固人心的政治效果,同时避免了因立太子可能导致的诸皇子争储位、太子与皇帝争权、太子骄纵等弊病。

乾隆即位后仍遵奉实行,于元年七月预书永琏之名,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后永琏早夭,乃密书颙琰之名,是为嘉庆帝。

以后嘉庆、道光皆依法立储,唯咸丰帝仅一子,无须策立,至同治光绪皆无子嗣,权力由那拉氏掌握,更无所谓立储之法了。但密立储君,确实避免了争夺储位的斗争,有利于政局平稳过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