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崇文总目》的兴修之道

《崇文总目》的兴修之道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朝的官修目录以仁宗时所修《崇文总目》为最著名。并命王尧臣、欧阳修等仿照唐代《开元四部录》的体例,“加详著录”,于庆历元年底撰成,赐名为《崇文总目》。在《崇文总目》以外,据《通志·艺文略》记载,还有《秘阁四库书目》10卷、《史馆书目》2卷和《嘉祐访遗书诏并目》—卷,但仅存卷目,内容已难以考知。

《崇文总目》的兴修之道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长年动乱却使图书遭到了比较严重的散失。宋初的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处国家藏书的总数不过万余卷。于是在恢复社会经济的同时,宋朝政府采取了一些聚集图书的具体措施,如将南方各国的图书收归政府,其中南唐藏书最富,共得三万余卷。又于乾德四年下令向民间征书,并对“堪任官职者具以名闻”,给以适当的安排,同时还由政府刻书和制复本。当时,又由于雕版印刷的广泛应用,图书数量为之大增:国家不仅有政府藏书,皇室、国子监等处也藏书;各地书院和私人也纷纷藏书。这就为图书编目工作创造了物质条件。于是官私目录相继出现。

宋朝的官修目录以仁宗时所修《崇文总目》为最著名。宋仁宗景祐元年闰六月曾命张观、宋祁等审查三馆和秘阁的政府藏书,进行删谬补漏的工作。并命王尧臣、欧阳修等仿照唐代《开元四部录》的体例,“加详著录”,于庆历元年底撰成,赐名为《崇文总目》。这部总括四馆[1]藏书加以著录的国家藏书目录共66卷。它把所收的30669卷图书分为四部45类(计经部9类,史部13类、子部20类、集部3类)。其史部特立“目录”1类,从目录学著述之能独成一类反映了在此以前目录事业的发展程度。各类都有序,各书都有提要(释),所谓“每条之下,具有论说”[2],“一书大义,必举其纲”[3]即指此而言。其后晁公武、陈振孙等都取法于它而各撰专著。可惜南宋以后,删去序释[4],仅存书名。元初已无完本,明清只剩简目。直到清嘉庆四年(1799),始由钱侗等人从《欧阳文忠公集》《玉海》和《文献通考》中辑出,成书5卷。《崇文总目》虽然缺失,但在总括宋以前的图书概况便于后世查验存佚方面还是有一定贡献的,它正如《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五所评论那样:

“百世而下,藉以验存佚,辨真赝,核同异,固不失为册府之骊渊,艺林之玉圃也。”(www.xing528.com)

在《崇文总目》以外,据《通志·艺文略》记载,还有《秘阁四库书目》10卷、《史馆书目》2卷和《嘉祐(宋仁宗年号)访遗书诏并目》—卷,但仅存卷目,内容已难以考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