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小波李顺起义:三年四地起义,王小波牺牲,李顺领袖继续战斗

王小波李顺起义:三年四地起义,王小波牺牲,李顺领袖继续战斗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年,荣州、戎州、资州、富顺监均有人民起义发生。[36]到了淳化四年终于爆发了势及两川,令宋廷震恐的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爆发于永康军青城县。[38]就是指王小波、李顺等人因为完不成官府派定的茶叶交售额而“失职”,即破产失业[39],穷困已甚,起而造反。淳化四年二月的一天,王小波聚集了100多名贫苦农民揭竿起义。十二月,起义军进攻蜀州江原县,王小波在战斗中受伤牺牲,起义军推举李顺为领袖,继续战斗。

王小波李顺起义:三年四地起义,王小波牺牲,李顺领袖继续战斗

自唐末到宋初,川峡地区官僚、地主兼并土地甚为剧烈。这是因为,唐朝末年这一地区的地主特别是世族地主,没有受到黄巢农民大起义的扫荡,而唐僖宗又带领大批宗室、贵族、官僚逃到蜀中;五代十国割据时,中原地区一些“衣冠之族”也到蜀地“避难”;宋初又有一批大官僚、大地主入蜀。因而川峡地区地主、官僚数量增多,世族地主还有相当大的势力。他们在北宋皇帝“不抑兼并”政策的纵容下“豪夺人田”,到处有“富家大姓”的田园庄宅[23]。在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的过程中,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客户(或称旁户,即佃农)。北宋初期,川峡地区客户的比例是全国最高的,据宋太宗时的官方统计,很多州的客户占主客户总数的50%以上,一些州所占比例更高,如嘉州为79%,普州、昌州同为90%[24]。这些客户中,许多是人身依附关系很强的旁户,他们被地主“使之如奴隶”[25],而且“皆相承数世”[26],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北宋政权在统一南北的军事行动中,“先取西川”的目的既然在于把富庶的川峡地区作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补给地,因此在平定后蜀之后,遂大肆搜刮。先是把“蜀之帑藏,尽归京师”,继而设置“博买务”,禁止民间“和市布帛”[27],垄断匹帛、丝绵、绸布的产销。一些兼并之家趁此“释贱贩贵”,操纵市场,投机牟利。所有这些又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受到很大损害。

川峡农民的赋租徭役负担也特别沉重,除了常规征派的赋役外,官府还要农户随两税交纳“头子钱”;每年运送朝廷的奉物,也强征农民充当脚夫、漕役。至于旁户,负担更重,“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28]

宋太宗即位(976年)后,川峡地区“岁荐饥馑”[29],水旱灾荒接踵而至,广大农民的处境犹如雪上加霜,被迫离乡背井,逃荒觅生,以至“饿殍相望”[30],转死沟壑。

北宋初期,川峡地区的阶级矛盾急剧发展。

宋太祖时期和宋太宗初年,川峡地区多次爆发反宋兵变和农民起义。由于北宋将领对后蜀官兵的敲诈虐杀,乾德三年(965年)二月,梓州(治今三台县)蜀兵3000余人推军校上官进为首,攻打州城。[31]同年三月,蜀兵在绵州(治今绵阳市)推文州刺史全师雄为统帅,建号兴国军,号称有兵10余万。全师雄率兵攻入彭州(治今彭县)城,自称兴蜀大王,置节度使20余人。许多州县起兵响应,一两年间,反抗势力达于成都府及绵、彭、邛、蜀、眉、陵、简、雅、嘉、果、遂、渝、合、资、普、戎、荣、梓等20余州。不久,被宋军镇压下去。[32]乾德四年正月,阆州农民“蜂起”“攻逼州城”[33];二月,渝州杜承褒率领农民围攻州城,判官卞震受伤“卷甲宵遁”,农民军“入据州署”。[34]开宝六年(973年)正月,渠州李仙率众万人攻打广安军(治今广安县)境,果、合、渝、涪“四州民”也“连结”反抗。[35]宋太宗时更为频繁,淳化三年(992年),以任诱为首领的起义军攻打昌州、合州。三年,荣州、戎州、资州、富顺监均有人民起义发生。次年,起义军又复起荣州、资州等地。[36]到了淳化四年终于爆发了势及两川,令宋廷震恐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爆发于永康军青城县(治今四川灌县城关南徐渡乡)。王小波(波,又作博或皤)是青城县味江(今仍名味江,是在青城山东侧的一条小河)人,李顺是他的妻弟。自唐朝以来,青城山、味江河一带就是著名的茶叶产地,这里的农民大多数都是茶农。他们种植茶树,采摘烘制,并将茶叶运到集市贩售,既是茶叶的生产者,又是茶叶的运贩者。

北宋初期,统治者对东南地区的茶叶生产实行禁榷,由官府专卖;而在川峡地区则“听民自卖”,没有禁榷,但科以重税,并规定蜀茶“不得出境”,由官府垄断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贸易的茶叶(主要是粗茶)。其法是由官府向茶农派定茶叶数额,预付定金,茶农按期如数交售,“敢藏匿及私卖者有罪”[37]。许多茶农苦于交售定额茶叶和输纳地租、茶税的沉重负担,即使辛勤劳动仍穷困不堪,甚至被逼得倾家荡产!王小波就是这样的茶农。北宋中期眉州人苏辙曾说:“大盗王小波、李顺等因贩茶失职,穷为剽窃。”[38]就是指王小波、李顺等人因为完不成官府派定的茶叶交售额而“失职”,即破产失业[39],穷困已甚,起而造反。佃耕茶农破产失业,是这次起义的直接导因。

淳化四年二月的一天,王小波聚集了100多名贫苦农民揭竿起义。他激愤地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40]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均贫富,进行武装斗争。这一号召引发了贫苦群众积郁已久的愤怒烈火,因而“旁户鸠集”[41],“贫民多来附”[42]

农民起义军首先攻克青城县城。随即直插彭山县,惩杀了恣横贪暴的彭山县令齐元振,把他剥削得来的“金帛”散发给贫民。此后的九个月中,起义军在邛州(治今邛崃县)、蜀州(治今祟庆县)境内转战。所到之处,把“均贫富”付诸行动,“悉召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粟,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43]。十二月,起义军进攻蜀州江原县(治今崇庆县江原乡),王小波在战斗中受伤牺牲,起义军推举李顺为领袖,继续战斗。在李顺的领导下,起义军先后攻克了江原、蜀州、邛州、新津县、汉州、彭州等地方。淳化五年正月,攻克成都府。李顺自称大蜀王,改元“应运”,建立了大蜀政权。大蜀政权统辖了“众至数十万”人的农民武装,农民军在脸部刺上“应运雄军”四字;设置了一些军政机构,任命了中书令枢密使、军帅、知州、刺史等官员;还铸造铜钱“应运元宝”和铁钱“应运通宝”。在大蜀政权领导下,起义军更广泛地实行均贫富,挖掘地主藏匿的钱物,没收地主的“财货”,把地主的“财物”、“车马”、“屋宇”等分给穷人。[44](www.xing528.com)

大蜀政权派遣起义军四出攻打州县,北面攻克剑州,逼近剑门关;东南直抵夔峡;南面进到嘉州(治今四川乐山市),“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45],起义军控制了川峡地区大部分州县。与此同时,在秦陇和湖北地区分别有一些民众起而响应。

面对农民军迅速发展的形势,北宋朝廷甚为震恐,急令地方官员严厉镇压。淳化五年正月,太宗命心腹宦官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领禁军从陕西进蜀;二月初,又增派一支官军由湖北进向夔门,统归王继恩指挥。他们“剿抚兼施”,扑向农民军。五月,王继恩率官军进逼成都府。大蜀农民军虽然英勇拒战,但终告失败,成都府失陷。大蜀政权的许多领导人被捕杀。关于李顺的下落,史载不一,或说成都城破时为“乱兵所害,横尸莫知”[46];或说成都失陷时为官军捕杀[47];或说成都城破时,李顺化装逃走,三十年后在广州为官府捕杀[48]

成都府失陷后,大蜀农民军仍分散在各地继续战斗,其中张余所部起义军沿长江而下,连克嘉、戎、泸、渝、涪、忠、万、开八州,一度发展到10万人。到了至道二年(996年)五月,李顺余部王鸬鹚自称“邛南王”,聚众攻打邛、蜀二州,被官军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才最后失败。

王小波李顺起义历时三年多,席卷川峡地区,震撼了北宋王朝,对川峡地区地主阶级及其统治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从而使川峡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北宋中期川峡地区一些州的客户占主客户总数的比例有所下降。以宋太宗初年和宋神宗元丰年间相比较,普州和昌州由90%分别降到78%、83%,阆州由50%降到32%,剑州由52.7%降到26.8%,眉州由49.6%降到36.7%,陵州由51%降到32.5%[49],表明有不少客户由佃农变成自耕农。这是王小波李顺起义推动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的一个方面。

经过王小波李顺起义的打击,也迫使北宋统治者延缓了对蜀茶的禁榷。宋初,对蜀茶不实行禁榷。到了宋太宗淳化年间,“牟利之臣始议掊取”[50],准备禁榷蜀茶。正在这时,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统治者不敢再议“掊取”蜀茶,此后几十年间亦忧心忡忡,不得不把禁榷蜀茶的事搁置起来,直到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即王安石变法的第六年才实行禁榷。王小波李顺起义的打击,迫使宋统治者把禁榷蜀茶推迟了80年之久,这对于当时蜀茶生产较之东南地区有长足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发展过程中,王小波李顺起义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均贫富”的主张,并且尽力去实践“均贫富”,表明革命农民不仅要求人身的平等,还要求在经济上(包括土地)实行平均,这就在实际上打击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土地所有制,从而使农民的革命斗争更加深入。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均贫富”,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这次起义把农民战争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军,面对强大而狡猾的敌人,艰苦战斗,前仆后继,广大起义军战士冲锋陷阵,流血牺牲;起义军的主要领导人都英勇不屈,或战死沙场,或光荣就义,表现出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业绩将彪炳史册。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是在川峡地区的一次局部性的农民战争,但它在两宋历史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