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遵义:贵州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

遵义:贵州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娄山关,南临乌江,是贵州入川的咽喉,历来是黔北军事重镇。唐贞观时,置郎州,后改为遵义县。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遵义也有其光辉的位置。当年红军在遵义城的活动,留下了许多革命纪念遗址。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千百年来,经过各族人民的辛苦经营,几度沧桑,建设成为黔北重镇。建国以来,遵义的工业、农业、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遵义:贵州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娄山关,南临乌江,是贵州入川的咽喉,历来是黔北军事重镇。春秋以前,遵义为氅国国邑所在地。唐贞观时,置郎州,后改为遵义县。“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一名始于此。1955年,改遵义县为省辖市。

遵义自宋代杨轸迁治以来,经元明两代,手工业商业交通日益发展,人口也越来越多,这里遂渐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城市,但一直没有城垣。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年),以官兵300人修筑城墙,这是历史上遵义建城的开始,播州从此改名为遵义军民府,遵义的名称就代替了播州。清乾隆以来,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遵义为贵州富郡,甲于全省。

现在,在遵义市的东南郊,坐落着一个分室合葬的大型石墓,从墓底到顶,都用白砂石砌成。墓内的雕刻装饰,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其中那石雕人身着朝服,端坐在龙椅上,其他武将皆各佩剑、斧、弓、箭,仕女各执长镜油壶,“进贡人”赤脚露体,毕恭毕敬地呈献贡品。看到这些,使人不能不感叹墓主当年之威风与豪华。这就是统治播州800年之久的杨氏家族的第十三代孙杨璨的墓。据考证,他在位时是扬氏家族的全盛时期。因此,创造出如此高水平的雕刻、装饰也就不足为奇了。经过1957年全面发掘修复之后,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遵义也有其光辉的位置。当年红军在遵义城的活动,留下了许多革命纪念遗址。现在遵义老城子尹路,有一幢建于30年代的青砖红漆的两层楼房,楼上四周的走廊相互连通,显得庄严而古朴。这幢小楼就是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会址。建国以后,它成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馆内复原陈列了当时的会场、红军总司令部的工作室和军委负责人的办公室。除了遵义会议会址,还有红花岗下的群众大会会场,黔北第一个红色政权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会址和回龙乡革命委员会会址,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的住址,以及红军总政治部,红军之友社,赤色工会等驻地。这些是中国革命转折的历史见证,也为遵义城增添了光辉。(www.xing528.com)

一提遵义,自然要想到娄山关。娄山关距遵义城50千米,在遵义和桐梓两县交界的地方。自古以来,为川黔两省来往的必经之道,是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关口周围奇峰突起,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关下公路陡险,九曲盘旋,方达山巅,地势极为险要。其制高点为点灯山,海拔1300多米。古人称娄山关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935年2月,遵义会议后,红军曾经在这里大败黔军,夺占了这处天险。娄山关一战,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首获长征以来的巨大胜利,立即显示了遵义会议的伟大成果,全军振奋,士气倍增,为讴歌革命的艰难和胜利,战后,毛泽东同志作词《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1966 年将毛泽东同志手书的这首词,镌刻在娄山关隘口的一块石碑上。碑高13.55米,长25米,最大的字有3 米多高,纯金贴字,金碧辉煌,与雄关相映衬,巍峨雄壮,气势非凡。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千百年来,经过各族人民的辛苦经营,几度沧桑,建设成为黔北重镇。建国以来,遵义的工业、农业、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遵义既有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载入史册,又有出色的历史文化璀璨生辉,她像一颗高原上的明珠,闪耀在祖国的西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