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读的缺失:距离文本有多远?

论语文教学中读的缺失:距离文本有多远?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环境,文本的“读”也成为考试的附庸,其重要性并逐步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学习者所忽视。如果一个学生经历了多年的语文学习,不会朗读,无法写作,口语表达匮乏,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到底何在呢?然而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朗读没有引起教学者的广泛重视,自然也被学习者忽略了其重要性。缺少了对文本的阅读,语文的人文性、语言性也在一步步地荒漠化。

论语文教学中读的缺失:距离文本有多远?

古艳飞

摘 要:朗读、阅读是我们认识、感悟、积累文本的不二法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环境,文本的“读”也成为考试的附庸,其重要性并逐步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学习者所忽视。

关键词:朗读 阅读 缺失 应试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感悟语言、品味语言、欣赏语言、创造语言,从而发展语言。”[1]而这一切都是以朗读为土壤,以阅读为根基。因此不用过多赘述也能明确知道,语文的学习是需要学生使用标准普通话朗读全文,背诵教材课内课外的文言文、古诗词,甚至课内的现代文经典篇目、精彩语段都要熟读朗诵。可见书还是要读的。(www.xing528.com)

朗读、阅读是我们认识、感悟、积累文本的不二法门。它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强化巩固,有助于文章语言、思想、内容的评析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生发。另外感化、熏陶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是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张志公先生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忽视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不希望它开花的办法。”[2]对此笔者深有同感。如果一个学生经历了多年的语文学习,不会朗读,无法写作,口语表达匮乏,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到底何在呢?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朗读没有引起教学者的广泛重视,自然也被学习者忽略了其重要性。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正一步一步走向“无土栽培”的局面: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只是通过对语言的琐碎分析,肢解文意来完成文本阅读。缺少了对文本的阅读,语文的人文性、语言性也在一步步地荒漠化。

为什么会出现远离文本的现象,为什么会缺少对文本的阅读,笔者就当前的教学现状,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