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功内涵及追求:我们距离成功有多远

成功内涵及追求:我们距离成功有多远

时间:2024-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人人都能成功REN REN DOU NENG CHENG GONG内容描述成功的内涵成功就是逐步实现一个有意义的既定目标。百万富翁想当千万富翁,千万富翁想当亿万富翁,亿万富翁想角逐《财富》排行榜。不断地提醒自己我是最优秀的,最棒的,最努力的,最好的,我一定会成功,冠军一定是我,我的财富一定会让人非常羡慕,成功一定属于我,我是快乐的人,我很健康,我每天感觉很好,所有好的事情都发生在我的身上,一直这样磨练,

成功内涵及追求:我们距离成功有多远

第一章 人人都能成功

REN REN DOU NENG CHENG GONG

内容描述

成功的内涵

成功就是逐步实现一个有意义的既定目标。成功者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放弃者决不会成功;成功属于比对手多做一下,坚持到底的人……

也许你会说挣到钱就是成功,或资产达到1个亿就是成功,也许你还会说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才叫成功……不一而足,但好像这些所谓的成功只跟少数人有缘,难道成功是遥远、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只是少数人才拥有的专利吗?

难道每个月拿几百块的工资,所做的事平凡又不起眼

的人就不是成功?

假如资产数百万但却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活得不快乐,那他还是成功吗?如每个月只拿1000块的人终日充实快乐,人际关系很好,那他还叫不成功吗?

也许你又会说“成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幸福,快乐,身体健康才能算是成功。”那么,到底什么叫成功?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有一点一样的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也正如成功大师讲的“成功=目标”,只有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才叫成功,如果你今年的目标是赚100万,年底一算才赚99万,或许对别人那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由于它没有实现你的目标,所以你是不成功的。

想追求一个东西,最终得到了算成功,想买台电脑,最终也买了,那也算成功。

所以成功就是达成自己的目标,是做想做之事,要想要之物,是心想事成,不以轻重,不以大小而论之,每个人都能经常体验成功。

成功是达成一个个小小的目标,是由一次次小小的进步累积而成的。成功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完整的生命历程,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个人要有伟大的成就,必须天天有些小成就,因为大成就是由小成就不断累积的结果。假如你现在还没有成功的话,那一定是你在努力的过程还没有成功。你只要每一个过程都是成功的,结果必定成功。

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要在成功的道路上有永不满足的心态。一个阶段的成功要更好地推动下一个阶段的成功。日本直销天王中岛薰说道:“我向来认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满足,成功永远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百万富翁想当千万富翁,千万富翁想当亿万富翁,亿万富翁想角逐《财富》排行榜。

一个越成功的人,对成功的欲望越大。成功是一种习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思维习惯,一个成功的人他习惯于成功,所以他才成功。

实际上成功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可以达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一条成功的步骤。

第一步是自我分析。

第二步是建立使命感;不是为个人工作,为一群人工作,每一个顶尖人有一个使命感。

第三步是明确价值观

第四步是设立目标。

第五步是找一个学习的榜样,也就是谁曾经做到了。

第六步是拥有详细的计划。

第七步是时间管理

第八步是建立人脉,你是从事什么行业,我怎么样帮助你。

第九步是不断的阅读,上课,与成功者交朋友。

第十步是大量付出。

成功必须具备的关键要素

第一个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方法从哪里来,从成功的人那里学习,旁边没有成功的人,怎么样鼓励,怎么有企图心,都还是不会成功,美国克林顿在17岁的时候遇到甘地总统,后来决定当总统,可是克林顿在还没有见到甘地总统之前,克林顿是读音乐系,吹萨克斯管的,遇到一个不同的人,结果克林顿开始做政治家。

第二个成功的关键是要有强烈的企图心。

在你的生活的那个小圈子里,你一定要是最烂的那一位;在你的朋友当中,别人老认为你是老大,那说明你交错朋友了,因为没有人可以让你更上一层楼了,因为你已经是你这个圈的TOP,最顶端的一位。

所以你不要去想你目前状况如何,那些不重要,过去重不重要,绝对不重要,现在不重要,重要,因为今天的行动决定明日的结果,要有更好的结果,今日要有更好的行动,怎么样才会有更好的行动,就是跟成功的人在一起,成功者激发你的企图心。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企图心不够强,你认为有无力感,想做事的话却一下动不起来,那么就是你的朋友有问题了,当一个人越来越成功,你看到他的朋友一直在换,你就知道就越成功了,你不可能变得更成功,你朋友没有改变,看你的朋友就知道你有多成功,假如你认为你是很成功的人,那你的朋友都必须是成功的人,成功会吸引成功。

第三个成功的关键是要有端正的态度。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成功的高度。

所以,请记住,既然要做,就不要轻言放弃,既然要放弃,那当初何必开始呢。开始了不要退却,除非你发现,他完全违反了你的方向,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转换,转换不是放弃,假如这是你的目标,请你不要放弃。

怎样才能拥有一种良好的态度?怎么样才能面对困境不怕挫折?把你和成功的人在一起,你会发现他失败的次数比你多,你就会得到莫大的鼓励。所以还是环境最重要。

第四个成功的关键是做事要认真,要努力。

只要你做事比以前更认真了一些,更努力一些,就不会发愁他不会成为富翁。一个人要成功,一年时间太短,但是你给自己十年的时间,你绝对可以出类拔萃,从默默无名到世界顶尖只需要十年的时间,他绝对不需要很久,但是他需要十年的时间,努力一阵子就不会辛苦一辈子,十年的努力,换来一辈子的幸福快乐,还是蛮值得的,人说成功很辛苦,那么失败很快乐很轻松吗?应该是不会吧!

第五个成功的关键是,成功需要有贵人来帮忙。

贵人在哪儿?就在你身边。你要试着去结交更多的朋友。

第六个成功的关键是,利用自己潜意识的力量。

潜意识并没有办法分辨真假,只要你不断的重复想象,它一定会鞭策你前进,最终使之成为事实。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定律,叫做一致定律。即你内心的想法和外在行为要一致,里面想什么,外面必须一致,里面想很成功,外面就必须越来越成功,你想得冠军,他就开始得冠军,你内在的想法,跟外在会相互配合,所以觉得会失败的人,几乎他会都失败,拳王阿拉西只失败过两次,结果这两次以前,他说万一我输了怎么办,结果他真的输了。

因此,一个人要想成功,他在成功之前一定要有成功的样子。

一个人的信心可以通过想象在潜意识中建立。

另一种方法是进行自我暗示。不断地提醒自己我是最优秀的,最棒的,最努力的,最好的,我一定会成功,冠军一定是我,我的财富一定会让人非常羡慕,成功一定属于我,我是快乐的人,我很健康,我每天感觉很好,所有好的事情都发生在我的身上,一直这样磨练,磨练,好像自我催眠一样,想象跟自我暗示那一个好,想象还要快十倍,视觉的力量比精神要大,听音乐还是看VCD的效果要好,当然是看加上音乐效果好。

第七个成功的关键是,要学会推销自己。

第八个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知识。

不断积累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对我们成功来说哪些知识比较重要呢?1.目标设定。2.时间管理。3.行动力。4.情绪控制。5.推销能力。6.领导力。7.自信心。8.坚持度。9.顾客服务。

第九个成功的关键点是,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大量的行动。

比如,我们看书、上课、交朋友都是在最短时间采取最大的行动。(www.xing528.com)

交朋友有两种方式,一种零售,一种是批发。零售是一对一交朋友,批发是站在台上一次和两百人交朋友,一千人交朋友。假如一个人学会公众演说的话,他会有很大的优势,你们同意吗?他去分享的时候他就可以结交很多的朋友,当你一天拜访十个顾客,可是我讲一小时就可以拜200个顾客,假如你要变成成功的领导者,你一定要学会公众演说,每一个领导者都要会公众演说,他没有办法上去的,他一出来讲话就发抖,他没有影响力,他没有办法说到公司的远景,他没有办法说服他的员工为什么要努力工作,这样的领导者他是没有办法的。

第十个成功的关键点是,永远为别人的利益先着想。

重点透视

什么样才叫成功?

哪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一生泛泛虚度,无所作为,都希望自己能达成理想,成为一位成功人士。

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呢?

三本关于“成功学”方面的著作《你也能成功——清华学子白宁的现代传奇》、《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美国金牌推销员的成功秘诀》。应该说,这三本书本身就很成功,白宁的《你也能成功》发行不久便受到海内外众多读者的欢迎,举办了近200场座谈会,并成为中国第一本在亚马逊网上推荐的成功学著作;《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在中国出版仅短短四个月,便几次再版,销售达10余万册。而《美国金牌推销员的成功秘诀》则更惊人,在美国问世40多年来一直是最受欢迎的推销书,仅台湾就出了12个版本。许多人被这些书中道理所感染,开拓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关于“成功学”,最根本的问题也许还不是“怎样才能成功”,而是“怎样才叫成功”。在有关这三本书的三次发布会上,都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怎样为“成功”定义?

清华大学研究生白宁,在赴加拿大后,从一个仅有600美元、没有任何身家背景的穷学生,在短短的八年内,发展成为拥有咨询、教育、旅游、新闻报业及餐饮连锁集团公司等30家海内外企业的年轻企业家,事业上如日中天,不能不算是一个成功人物。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成功,他写了这本书。

但是,在召开的白宁新书《你也能成功》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提出,白宁的成功学著作让我们回到了原点,那就是:什么是成功。如果我们只是把成功定位在上名校、出国留学和当大老板办公司这些方面,那么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你当了大老板,这种成功又能够持续多久?在中国像步鑫生这样大起大落的企业家大有人在。所以,我觉得一本好的成功学著作应该把成功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拓展开来,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效仿。而白宁的这本书虽然很生动独特,但是远远没有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讲出来。

比尔·盖茨是成功的,这点谁也不会否认。但是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比尔·盖茨事业上的成功以及他世界首屈一指的财富,但对他成功的基础是什么所知不多。其实,成功是靠人建立的,很难想象一个做人不成功的人,在事业上能获得巨大成功。

曾经在北京召开过《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研讨会,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博士任海平先生再次指出,什么才是成功?比尔·盖茨把成功看成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成功,而不只是赚了多少钱、成立了多少公司才是成功。价值观念树立正确,人生态度端正,这就是成功的基础。

在自己的事业处于巅峰时,比尔·盖茨拿出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与贫困人群有关的事业,开始了人生另一方向的锻造。比尔·盖茨曾很有感触地说:“我最激动的一刻是有一年到印度去做慈善捐赠的时候,我在印度一个乡下看到了一些医生,他们看到我就非常兴奋地来感谢我,感谢我的理由是因为有了微软的技术,他们能够做远程治疗了,能够救治很多本来救不活的病人。”比尔·盖茨说到这里时热泪盈眶,他觉得这才证明他真的帮助世界做了一些事情,这一刻他才真正感受到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学比尔·盖茨不是要学他怎么赚钱,更主要的是学他财富背后的思想道德和做人准则,这本书中列举了包括“适应生活”“别希望不劳而获”“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懒惰是成功的大敌”“习惯律己”“不要忽视小事”“坚持到底”“接受批评”“做惜时如金的人”“善待身边的所有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等11种取得成功的原则,从中不难发现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人生准则。

在《你也能成功》这本书中,前言中醒目地写着:“成功也可以体现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真实的自我,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或在这个过程中为后人探明了道路,那么,谁还能否认你的成功呢?归根到底,成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知道了这些,我们不难理解,《美国金牌推销员的成功秘诀》之所以能畅销几十年不衰,就是因为这本书不是单纯介绍推销技巧和致富绝招,而是用大量篇幅、用生动的个人故事,告诉你一个人该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待人以诚、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帮助他人成功以达成自己的成功……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社会倍人们所推崇的成功者,大都是身价显赫、事业有成的人士,好像也只能通过这一明显的指标,社会才能发现谁是成功者。

实际上,成功并不是建立在声名显赫之上的。成功的价值并不在这里!雷锋在他成为楷模之前,就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了。那些至今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付出、坚守做人的原则、关心民众的疾苦和利益、以自己的创造给世人带来福祉的人们,即使你没有得到公众的赞誉,即使你所做的努力并不为世人所知,但你依然可以在内心肯定自己的价值,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温馨提示

准备是成功的保证

没有准备的行动只能使一切陷入混乱无序,最终面临失败的局面。

当然,你可能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出很多理由来,但是一切失败的最终根源其实只有四个字:准备不足。

一个做事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断出差错的人,纵然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成功。

的确,准备才是成功的保证!这一点在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阿尔伯特·哈伯德生长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但他还是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有意识的准备。他明白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是知识和必备的经验。因而,他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时间,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时,也总会带上一本书,在等候电车时一边看一边背诵。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使他受益匪浅。后来,他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开始了一些系统理论课程的学习。

经过对欧洲的两番考察,他开始积极筹备自己的出版社。他请教了专门的咨询公司,调查了出版市场,尤其是从从事出版行业的威廉·莫瑞斯先生那里得到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样,一家新的出版社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经营得十分出色。他不断将自己的体验和见闻整理成书出版,名誉与金钱相继滚滚而来。

但是,阿尔伯特并没有因此就满足,他敏锐地观察到,他所在的纽约州东奥罗拉,当时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这里的旅馆业却非常不发达。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阿尔伯特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他抽出时间亲自在市中心周围作了两个月的调查,了解市场的行情,考察周围的环境和交通。他甚至亲自入住一家当地经营得非常出色的旅馆,去研究其经营的独到之处。后来,他成功地从别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馆,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装潢。

在装修旅馆之前,他根据自己的调查,接触了许多游客。他了解到游客们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更注意到这些游客正是对于繁忙工作的厌倦,才在假期来这里放松的,他们需要更简单的生活。因此,他让工人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这个创意一经推出,很快受到人们的关注,游客们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这个机遇,一个家具制造厂诞生了。家具公司蒸蒸日上,也证明了他准备工作的成效。同时他的出版社还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达到顶峰。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阿尔伯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充分的准备基础上的,所以他才能够在面临机遇时果断出击,正是准备意识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

通过这次创业,阿尔伯特深深地体会到,准备是执行力的前提,是工作效率的基础。因此,他不但自己在做任何决策前都认真准备,还把这种好习惯灌输给他的员工。不久之后,“你准备好了吗?”已经成为他们公司全体员工的口头禅。成功地形成了“准备第一”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公司的执行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自然显而易见。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在1915年与被德国水雷击沉的路西塔尼亚号轮船一同沉入了海底,过早地结束了。罗依科罗斯特公司的重担落到了刚刚而立之年的小伯特·哈伯德身上。

小伯特工作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他完全丢掉了父亲阿尔伯特赖以成功的准备意识,丢掉了“准备第一”的企业文化,从而使原本欣欣向荣的企业走向没落。

实际上,从某些方面来说,小伯特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阿尔伯特的那本《致加西亚的信》正是来自小伯特的启发。小伯特曾经说过:“那场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就是罗文,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但是,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小伯特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意识到了罗文精神中忠诚、敬业、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一面,并没有意识到隐藏在罗文精神中最有价值的准备意识。对罗文精神的这种片面理解,虽然使小伯特养成了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但也造成了他忽视准备,盲目冲动的习惯。

所以,当阿尔伯特发现儿子这一致命的弱点后,就经常提醒他:“准备赢得一切!一个意识不到准备的重要性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但是,小伯特却从没有把父亲的话真正放在心上,他认为准备太简单了,根本不像父亲所说的那样玄妙,一个人要想成功,只要勤奋、敬业就行了。

阿尔伯特去世后,面对家族企业中繁重的工作,小伯特毫不畏惧,他立志要完成父亲还没有完成的事业。于是,小伯特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面对困难永远勇往直前,忙碌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父亲。

让人伤心的是,他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回报,漠视准备的弊端很快显现了出来。他对图书的构成和运作规律一无所知,也根本没有去留意过家具市场的变化和风险,当然就谈不上什么成熟的思路。日益忙碌的他悲哀地发现,他付出的努力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企业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那时,管理者们的意见又极不统一,这更让小伯特无从下手。他不熟悉公司的业务,不懂市场,公司很快陷入了混乱状态。由于小伯特的影响,公司原本形成的“准备第一”的企业文化已经荡然无存;员工们也开始像小伯特一样,什么事情都是先做了再说。长此以往,工作效率自然极其低下,使得公司的危机不断扩大。

阿尔伯特因对准备的极度重视而赤手打下一片天地;小伯特因对准备的重要性浑然无知,白白地葬送了一个企业。

阿尔伯特父子两人的不同结局告诉我们: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地准备才能保证工作得以完成,而且做起来更容易;相反,没有准备的工作是毫无头绪的,也无法判断结果,当然会留下了许多漏洞和隐患,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就这样,罗依科罗斯特公司几经风雨飘摇,最后还是被并股和收购了。现在,罗依科罗斯特人生产的东西正在被人们疯狂地收藏;罗依科罗斯特公司的装订术、冶炼术和家具制造工艺也以其固有的魅力和独特的制造工艺为人们所喜爱。但这一切似乎和哈伯德家族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了,哈伯德家族的股份仅占罗依科罗斯特公司极少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说,一个做好准备的人就是一个已经预约了成功的人。在工作中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准备好了吗?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我所准备的是最适合我的吗?我想当你得到的肯定答案越多时,行动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一个善于做准备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

相关链接

罗丹给我们的启示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深受中国读者喜爱。他的小说代表作《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灼》和传记文学《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作品,构思巧妙,情节生动,加上他刻意追求的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茨威格还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历史特写,三联书店出版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再现了历史上的12个重要时刻和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是广受欢迎的畅销书,已重印多次。茨威格是作为一个诗人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1901年,20岁的茨威格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集《银弦集》,1906年又出版了《早年的花环》。虽然已有不少人对他的作品大加赞美,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加完美一些。

有一次,经比利时著名作家凡拉爱朗的介绍,茨威格在巴黎认识了雕塑大师罗丹。罗丹热情地邀请他到乡下的雕刻室去看看自己最近的作品。那是一尊女性的半身像,罗丹觉得已经完工了,但审视一会后,忽又喃喃自语道:“只有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嫌太硬。对不起……”这时,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茨威格的存在,他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身的肌肉发出一种更细腻的光泽。老头子的手指活泼了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别的几处地方,再退后一步,细细现察。然后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了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地抓掉一些。

这样持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从没有对茨威格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画像之外,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之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好像上帝着手创造世界的第一天那样。

一直到放下小刀,他才突然想起茨威格来,“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但是……”罗丹对自己的失礼非常过意不去,茨威格却十分感激地紧握着罗丹的手,在他看来,这一天所得的教训,比在学校里多年的用功还有益处。一个人可以如此完全忘记了时间、空间与整个的世界,这个认识,使他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感动。这一小时,使他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聚精会神,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骛的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

茨威格的这篇《成功的秘诀》隽永小品,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艺术家罗丹那种忘我专注的工作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