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达树生活在石炭纪中后期,在浑江道清剖面发现科达树化石

科达树生活在石炭纪中后期,在浑江道清剖面发现科达树化石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达树生活在石炭纪中后期,浑江道清剖面第2、6层黑灰色页岩,黄绿色细砂岩及碳质页岩中见科达树化石。图60科达树复原图科达树以体形高瘦,长舌状叶片而闻名。科达树高达20—40米,而直径却不超过1米,茎直立,树冠密生小枝。由于其生长时间局限在石炭纪至晚二叠纪之间,假如你在未知的煤矿中采得科达树化石,它绝不会是侏罗纪的,只能是石炭—二叠纪成生的。最高的石松可达40米。

科达树生活在石炭纪中后期,在浑江道清剖面发现科达树化石

科达树生活在石炭纪中后期,浑江道清剖面第2、6层黑灰色页岩,黄绿色砂岩及碳质页岩中见科达树化石

图60 科达树复原图

科达树以体形高瘦,长舌状叶片而闻名。树干粗直,枝条多次二歧分枝,形成卵形或球形的树冠,与松柏类的塔形树冠不同。

科达树高达20—40米,而直径却不超过1米,茎直立,树冠密生小枝。小枝上有引人注目的大长叶子。以长带状或匙状或舌形叶为特征,长度不小于30厘米,最长可达1米,宽度不小于7厘米,螺旋排列。叶脉二枝分叉,细密线形单脉,近平行。根、茎的次生木质部都很发育,茎中央的髓部很大。

生殖器官由排成两列的生殖短枝组成。短枝生于不育苞片之腋间,小孢子叶顶端生有细长的小孢子囊。该纲在早石炭世有可靠的化石记录,最繁盛时期还是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形成广阔而茂密的森林,为古生代主要造煤植物之一。三叠纪末完全绝迹。

由于其生长时间局限在石炭纪至晚二叠纪之间,假如你在未知的煤矿中采得科达树化石,它绝不会是侏罗纪的,只能是石炭—二叠纪成生的。常是地层断代的铁证据。(www.xing528.com)

不要用现在对长白山的夏季绿树成荫,森林繁茂,冬天白雪封山,朔风呼啸的景观来想象石炭—二叠纪的森林。要想到浑江拗陷、鸭绿江盆地当时处在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植物繁多,长满了由高达30多米的石松、羊齿和蕨类植物组成的浓绿森林。众所周知:热带环境从赤道一直向两侧扩展,在两侧26.5°范围内是热带,当时的吉林浑江—鸭绿江地区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不是3000年,5000年,至少停留在这个纬度区3000万年。

图61 石炭—二叠纪林木

上图再现了石炭—二叠纪沼泽的林木。细心的读者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认识其中二歧式分枝的封印木、种子蕨、鳞木、古芦木、脉羊齿和科达树。它们与芦木形成广阔而茂密的森林,这种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最繁盛的植物,在道清、苇塘煤矿有可靠的化石记录,它是浑江盆地中及其周围山峦的重要成员,也是主要造煤植物之一。

志留纪植物登陆后,到泥盆纪,生殖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植被开始向内陆进发。在石炭纪的森林中,芦木的茎可以长到20—40厘米粗。最高的石松可达40米。它们挺拔雄伟,枝叶交错缠绕、遮天蔽日,成片分布,它们的残骸至今仍保存在化石记录中。除了高大的乔木,也有茂密的灌木。蕨类植物是灌木林中的旺族,它们虽然低矮,但大量占据了森林的下层空间,紧簇拥挤,随意滋蔓。热带植物生长迅速,它们死后即或有部分腐烂但仍有许多枝干,倒伏于下沉的沼泽之中,避免了氧化细菌的破坏。

在浑江盆地,群山大泽和繁茂的树木结合时,诞生了浑江流域的和谐之美;高山大泽断陷一升一降时,展示大自然蕴藏能源的独尊之美;地壳从东南发力向北方碰撞时,突显了地浪鼓动,雷声裂岸,使煤质变好、激动人心、力的壮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