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剧中人物形象明确主题丰满

戏剧中人物形象明确主题丰满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在《屈原》中,一心忧国忧民的屈原被奸臣迫害,可他在绝境之中仍保持本心。再如,阅读《枣儿》,我们可以关注枣儿的内涵与人物的关系。“枣儿”在剧本中有时是指实物的红枣,有时是指人物“枣儿”——老人的儿子。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在剧中,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

戏剧中人物形象明确主题丰满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戏剧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戏剧归根到底并不来自客观外在的世界,而是来自主体的内在心情。在人物灵魂受到煎熬这一点上,古典戏剧和现代戏剧、东方戏剧和西方戏剧是相通的。

无论是在传统的舞台还是现在的媒体上,由演员所扮演的戏剧人物不仅是戏剧的核心部分,更是我们理解戏剧的最好媒介。毕竟我们因为阅历所限,无法想象千年之前的古战场、万里之外的异国风景,然而人类的性格和情感却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引发我们的共鸣和思索。阅读剧本,一方面,应当注重从角色的语言、情绪和肢体动作等细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要注意从角色之间的关系、情节等方面立体地感受人物形象。

例如,在《屈原》中,一心忧国忧民的屈原被奸臣迫害,可他在绝境之中仍保持本心。大段的独白,诗意的语言,不仅刻画了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诗人形象,更体现了在与命运的不公正抗争之中,诗人是怎样将“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英雄主义精神传承和发扬的。

剧本中,屈原大段的独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屈原歌颂风、雷、电,热情歌颂它们破坏性的力量,甚至呼唤雷火把殿中神像烧毁。这些看似疯狂的语言,恰恰反映了屈原内心对现实的巨大失望,他憎恨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哀伤君王昏聩不明,心底燃烧着对国家与人民的无限热爱。(www.xing528.com)

再如,阅读《枣儿》,我们可以关注枣儿的内涵与人物的关系。“枣儿”在剧本中有时是指实物的红枣,有时是指人物“枣儿”——老人的儿子。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在剧中,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

所以,我们在欣赏戏剧时,不宜一味追求强烈冲突和情节的升级,当你细细品味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从而再次思考主题时,可能会有更多,甚至是全新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