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宋风格赵秉文、元好问等追溯

北宋风格赵秉文、元好问等追溯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时期文体赋大量出现,并具有继承欧阳修、苏轼风格的明显特征。南渡前后堪称文坛领袖的赵秉文存赋14篇,风格多仿北宋名家。金、元之际,元好问以诗文创作蜚声文坛,他的辞赋创作也以老辣独到的艺术风格,在金代百年赋史中另辟一境。

北宋风格赵秉文、元好问等追溯

三、赵秉文、元好问等追慕北宋风格

由于金代与南宋长期划江而治,南宋作家的诗文很少传至中原,当时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来自北宋诸家,辞赋自然也不例外。这一时期文体赋大量出现,并具有继承欧阳修苏轼风格的明显特征。

金中叶重要作家王寂(约1128—1194)有“大定、明昌文苑之冠”(英和《金文最序》)之称,他仅存《岩蔓聚奇赋》一篇。赋用不为人侧目的怪藤奇蔓而被好事者因形制成酒杯一事为题材,抒发了不落俗套、独具风鉴的情怀,笔力矫纵,颇能显示他“陶陶乎释身世之羁缚,浩浩乎谢功名之机陷”的秉性,以及“文笔雄健,直继北宋诸贤”(阮元《金文最序》)的风格。

南渡前后堪称文坛领袖的赵秉文(1159—1232)存赋14篇,风格多仿北宋名家。其中尤以《游悬泉赋》脱胎于苏轼《赤壁赋》而自具风情神理。其落笔叙事:

庚午之岁,九月既望,赵子与客游于承天之废关,置酒乎妒女祠之侧。千山暮苍,素月如拭,形与影嬉,谷响互答,一谈一笑,超然自得。

笔致逼近东坡;其后就悬泉之声生发议论,有“物我同源,动静致一。反闻闻处,闻所不及;无闻之闻,闻性不绝。离见见处,见亦不立;无见之见,见亦不灭”之说,自含禅理机趣,强调移情通感,学苏而不乏创意。赵氏有“金源一代一坡仙”(郝经《题闲闲画像》)之誉,或即与此有关。此外,他又有《海青赋》描写海上鸷鸟的英姿:

尔其俊气横骛,英姿杰立。顶摩穹苍,翼迅东极。铁勾利嘴,霜排劲翮。角膝插脑,细筋入骨。顾盼雄毅,飞腾灭没。

形象栩栩如生,神气炯炯逼人,与杜甫《珐赋》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如《栖霞》、《无尽藏》、《心静天地之鉴》诸赋,也都词气逸放,绝去笔墨径畦,深得北宋大家风致。

这时有名于时的还有李俊民(1176—1260),他在金室南渡前后曾隐居嵩山、西山,自号鹤鸣道人,“抗志遁荒,洁身净虑”(《金史》本传)。他的《醉梨赋》借咏物抒写“随俗俯仰,与时卷舒。彼常而不知变者,未免于憔悴而守其株者也”的无奈和隐痛,在说理和行文时对欧、苏都有借鉴;《驯鹿赋》同样借物寓意,表达了隐居者对自由的渴慕和对人生的忧虑。(www.xing528.com)

金、元之际,元好问(1190—1257)以诗文创作蜚声文坛,他的辞赋创作也以老辣独到的艺术风格,在金代百年赋史中另辟一境。《秋望赋》在所存4篇赋中最具特色。赋从“望”字入笔,先写菊鲜雁飞、木落砧动、霜露纷下的秋景;接状旅途行色,有“太行截天,大河东倾,邈神州于西北,恍风景于新亭。念世故之方殷,心寂寞而潜惊。激商声于寥廓,慨涕泗之缘缨”之句,俯仰天地,感时伤世,慷慨激昂,以刚健之笔写出沉郁之思,自有庾信赋的苍凉、杜甫诗的悲壮;其后又发为意气凛冽的议论:

吁,咄哉!事变于已穷,气生乎所激。豫州之土,复于慷慨击楫之誓;西域之侯,起于穷悴佣书之笔。谅生世之有为,宁白首而坐食?且夫飞鸟而恋故乡,嫠妇而忧公室。岂有夷坟墓而剪桑梓,视若越肥而秦瘠?天人不可以偏废,日月不可以坐失。然则时之所感也,非无候虫之悲。至于整六翮而睨层霄,亦庶几乎鸷禽之一击。

于所望秋景、所闻秋声中出此境界,足见其忧国忧民之情深意切、真挚感人。他如《行斋赋》,表面为友人张仲经的行斋题署,实际却深蕴“静以养虚,刚以作强;辱以处污,愚以退藏。屹中立而不倚,溯横溃而独障”的独立精神,以及“南山苍苍,北风雨霜。有兰不凋,俟春而芳”的坚毅品格,这在宋代以来诸多文人题斋名楼之作中,可谓别开生面、自具风貌了。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唐宋是辞赋发展的全盛期?

2.律赋的体式主要有哪些特点?唐宋时有哪些著名作家和作品?

3.唐代新体文赋有什么特色?代表作有哪些?

4.宋代新体文赋有哪些突出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