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

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徐霞客历经30年考察,撰成奇书《徐霞客游记》,影响极为深远。在明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南方江阴的一个村子里出了位奇人,这位奇人就是徐霞客。这些日记,就是闪着熠熠光辉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其对中国的地质、地理及水文、植物学,特别是对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的考察,作出了很大贡献。学海拾贝《徐霞客游记》的确堪称一部奇书。

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

明代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后期则以徐霞客为代表,在考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徐霞客历经30年考察,撰成奇书《徐霞客游记》,影响极为深远。

在明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南方江阴的一个村子里出了位奇人,这位奇人就是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书香门第。徐霞客幼年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少年时期,徐霞客就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

19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徐霞客很想外出寻访名山大川,但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是“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便没有马上出游。

徐霞客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像篱笆里的鸡,套在车辕上的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

在他22岁那年,徐霞客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他的离乡游历之旅。从此,直到56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先后游历了江苏、浙江、山东、陕西、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6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www.xing528.com)

《徐霞客游记》

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因为他寻访的地方,多是人迹罕见的险峻地区。

有一次,他在湖南境内,沿湘江旅行时,遇到一伙强盗,不仅抢走了他的钱物,还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与他同行的一名叫静闻的和尚,被打伤而不幸去世。当时,路上有朋友劝他暂时回家休息一阵子,不必再冒这种无为的艰险。可是他坚定地回答说:“我不怕,即使不幸在旅途上牺牲了,就拿一把锄头,就地挖个坑,把我埋葬在那里,我已经很满足了。”

虽然徐霞客白天多在山野间长途跋涉,晚上住宿的时候,他总是把当天的所见所闻如实地写在日记本上。即使有时找不到住处,露宿荒郊,寄身于草莽之间,他也要燃起篝火,伏在包袱上写日记。

他将自己的行踪、所考察的山川景色、遇到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到了日记中。这些日记,就是闪着熠熠光辉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不仅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其对中国的地质、地理及水文植物学,特别是对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的考察,作出了很大贡献。

学海拾贝

《徐霞客游记》的确堪称一部奇书。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校注本,《徐霞客游记》已出版38次,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39篇,在国内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