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州道: 中国交通史话中的重要角色

延州道: 中国交通史话中的重要角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朔方长城的修建,必然提出交通保障的迫切需求,这就促成了“延州道”的修建。周襄王七年,秦穆公率军到韩原击败晋军,俘获晋惠公,攻夺河西之地,控制延州道。秦国不仅丧失延州道,而且丧失联络中原地区的黄河交通线,国力大为削弱。周显王四十一年,秦惠文王任命张仪为丞相,收复上郡(河西)15县,重新控制延州道,终于赢得了东山再起的机遇。隋唐时期,延州道被设为驿道,一直沿用到清代。

延州道: 中国交通史话中的重要角色

延州道从秦都咸阳(陕西咸阳市渭城区)北山,经过麻隧(陕西咸阳市泾阳县)、池阳(陕西咸阳市三原县)、华原(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然后分为3条路线:西线经过邠(bīn)州(陕西咸阳市彬县)、高平(宁夏固原市),直到镇原(甘肃庆阳市镇远县);南线经过频阳(陕西渭南市富平县),直到临晋(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北线经过同官(陕西铜川市王益区)、上疲(陕西铜川市宜君县)、中部(陕西延安市黄陵县)、三川(陕西延安市洛川县),杏城(陕西延安市富县)、美水泉(陕西延安市甘泉县),直到肤施(陕西延安市宝塔区)。随后北线又分为东西两条线路:东线经过延川(陕西延安市延川县)、青涧(陕西榆林市清涧县)、名洲(陕西榆林市绥德县)、抚宁(陕西榆林市米脂县)、儒林(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堡镇)、真乡(陕西榆林市佳县)、驼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直到麟州(陕西榆林市神木县);西线经过金明(陕西延安市安塞县)、延昌(陕西延安市安塞县化子坪镇)、宁朔(陕西榆林市靖边县),直到夏州(陕西榆林市横山县)。其北线最远行程约1 000公里。

西周时期,猃狁(xiǎnyǔn)(匈奴)雄踞朔北,不断侵扰周王朝腹地。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姬静率军深入彭衙(陕西渭南市白水县)击败猃狁,追击到大原(甘肃庆阳市镇原县),随即命南仲修筑朔方城。《诗经·小雅·出车》以洋洋48行诗句描写这次出兵盛况,可见朔方城的修筑确实是当年一大盛事。据专家们研究,周宣王修筑的朔方城不是一座孤城,而是中国首次修筑的边防长城。按照朱子《诗经集注》的解释,其具体位置就是“灵夏等州之地”〔538〕,也就是宁夏吴忠市灵武市到陕西榆林市横山县一带,两地的直线距离约260公里,与后来汉武帝修筑的朔方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磴口县)相去甚远,应当是一座延绵500余里的边防长城。朔方长城的修建,必然提出交通保障的迫切需求,这就促成了“延州道”的修建。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军到韩原(山西运城市河津市)击败晋军,俘获晋惠公,攻夺河西之地,控制延州道。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晋襄公发动“彭衙之战”,歼灭秦军孟明视部,攻克彭衙(陕西渭南市白水县)、汪邑(陕西渭南市澄城县),再次控制河西。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秦军反攻辅氏(陕西渭南市大荔县),结果被晋军击败。周简王八年(公元前578年),晋厉公与刘康公、成肃公率领诸侯联军进攻秦国,展开“麻隧(陕西咸阳市泾阳县)之战”,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并乘胜追击到侯丽(陕西咸阳市礼泉县)。此后晋国陷入内乱,秦国乘机重新攻占河西。周威烈王七年(公元前419年),魏文侯魏斯率军西渡黄河,构筑少梁城(陕西渭南市韩城市芝川镇),再次控制河西。周威烈王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魏国名将吴起击败秦军,直扑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陕西渭南市华县)。秦简公立即联合齐国楚国,从东面打击魏国。吴起对此不予理睬,继续西向进攻秦军,终于突破秦军防线,乘胜攻占王城(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等军事要地,随即攻占黄河西岸各地,设置为上郡(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子长县以南)。并在洛河东岸修筑长城,南端越过渭河直到阴晋(陕西渭南市华阴市),北端直到雕阴城(陕西延安市甘泉县道镇),将秦国压制于洛河西岸长达85年。秦国不仅丧失延州道,而且丧失联络中原地区的黄河交通线,国力大为削弱。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秦惠文王任命张仪为丞相,收复上郡(河西)15县,重新控制延州道,终于赢得了东山再起的机遇。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将延州道西线改建为900公里的“直道”,直达九原(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边防保障线。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大夏天王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陕西榆林市靖边县白城子),利用延州道南下攻占长安称帝。隋唐时期,延州道被设为驿道,一直沿用到清代。(www.xing528.com)

【注释】

〔538〕见朱熹《诗经集注》(世界书局1943年版)第84页《小雅·出车》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