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城市雕塑:历史学视角中的成就

中国城市雕塑:历史学视角中的成就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历史学视野里的中国城市雕塑“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历来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艺术样式中,就没有雕塑的位置。因此在近代以来西方雕塑样式的强势袭击下,中国雕塑断了根基。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社会格局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学习借鉴的历史。

中国城市雕塑:历史学视角中的成就

第一节 历史学视野里的中国城市雕塑

“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1]

雕塑是最悠久的艺术形式。由于重道轻器的思想及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写意的美学的张扬,中国雕塑既没有能够走入正统史学家的视线,也没有能够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建树上留下太多的印记。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认识可以从利玛窦的一段话里看出:“中国人广泛地使用图画,甚至在工艺品上。但是在制造这些东西时,特别是制造塑像和铸像时,他们一点也没有掌握欧洲人的技巧。他们在他们堂皇的拱门上装饰人像和兽像,庙里供奉神像和铜钟。如果我的推论正确,那么据我看,中国人在其他方面确实很聪明,在天赋上一点也不低于世界上任何别的民族,但在上述这些工艺的利用方面却是非常原始的,因为他们从不曾与他们国境之外的国家有过密切的接触,而这类交往无疑会极有助于他们在这方面取得进步。他们对油画艺术以及在画上利用透视的原理一无所知,结果他们的作品更像是死的,而不像是活的。看起来他们在制造塑像方面也并不很成功.他们的塑像仅仅遵循由眼睛所确定的对称规则。这当然常常造成错觉,使他们比例较大的作品出现明显的缺点,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们用大理石和黄铜和黏土制造巨大丑恶的怪物。他们用黄铜制钟,用木槌击钟。他们不能容许用钟锤上的铁舌击钟,所以他们的钟在音色上比不上我们的。”[2](www.xing528.com)

一般说来谈起中国雕塑传统,人们很容易想到兵马俑汉唐俑,或者历代佛像石窟,如果具体起来,恐怕很难有人能够描述出中国雕塑最典型的特征。兵马俑的装饰性写实特质早在汉代就不见踪影,而汉墓石刻的磅然大气随汉朝国运衰落而气数已尽,汉唐俑及唐三彩的灵韵生动化成了今天民间艺人的雕虫小技,更弗论舶来的不正宗的佛像雕塑——经后世数番改化到今天已经仅剩皮毛了……中国雕塑从来就不是显学,一来雕塑舞泥弄石“皂隶之事”为士大夫所不齿,中国礼仪说教中也从不鼓励艺术技艺的创造性,如“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礼记·王制》;二来“雅好丹青”是文人雅士的必修课,所以文论画论汗牛充栋,雕塑之学也就是野史志义的零星趣话罢了。中国雕塑的命运远不如中国建筑,虽然同为工匠之艺,中国建筑有着专门的理论建构,如《考工记》、《营造法式》、《鲁班经》、《工程做法》等等,经史子集中也多有记载,而中国雕塑缺乏专业的文献资料,仅有的造像技巧文字记载也早已失传,在相关典籍中的记载也仅限于雕塑工匠的身世及其高妙技巧的简单描述。数千年来,也有数十位雕塑领域的能工巧匠被正史记载,但相对于庞大的画家书法家群,这样有名有姓的记载真是少得可怜!从那些为数不多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有着惊人的技巧以及对雕塑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由于不立专业的文本资料,许多独创的雕塑技巧因种种的历史原因而失传。可以这样讲,在许多国力乏弱工匠无活可干的历史时期,中国雕塑靠工匠家族或师徒的相承关系而苟延残喘。一个泱泱大国数千年的历史间创造了不计其数的雕塑艺术品,却找不出具有像中国绘画书法那样源远流长、一脉相传、可说可述、明朗清晰的雕塑文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没有人能够回答真正能够代表中国传统的雕塑是什么这样的疑问,也没有人去关心这样的疑问。历来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艺术样式中,就没有雕塑的位置。因此在近代以来西方雕塑样式的强势袭击下,中国雕塑断了根基。综观近现代中国雕塑史就是一部学习临摹史。没有人去关注雕塑传统,因为雕塑传统是什么都无从下结论。

在城市雕塑领域,虽然中国有着悠久的城市史,但是我们的城市与西方城市的性质面貌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公共艺术品的设置上,古希腊的公民意识导致了西方公共艺术的滥觞,而中国的王权社会没有能够为公共艺术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社会格局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学习借鉴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