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约知识探索:理解和应用在求学和经商之间的平衡

博约知识探索:理解和应用在求学和经商之间的平衡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譬市布而或缺于衣材,售药而或欠于方剂,则不可也。问者但求博赡,固无深意,苏氏答之,亦不过经生决科之业,今人稍留意于应举业者,多能为之,未可进言于学问也,而学者以为良法,则知学者鲜矣。虽陶朱[3]、猗顿[4]之富莫能给其贾[5]也;如约略其贾而每种姑少收之,则是一无所成其居积也。则以苏氏之言,以求学问则不足,以务举业则有余也。

博约知识探索:理解和应用在求学和经商之间的平衡

沈枫墀[1]以书问学,自愧通人广座,不能与之问答。余报之以学在自立,人所能者,我不必以不能愧也。因取譬于货殖:居布帛者,不必与知粟菽,藏药饵者,不必与闻金珠,患己不能自成家耳。譬市布而或缺于衣材,售药而或欠于方剂,则不可也。

或曰:此即苏子瞻之教人读《汉书》法也,今学者多知之矣。余曰:言相似而不同,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矣。或问苏君曰:“公之博赡,亦可学乎?”苏君曰:“可。吾尝读《汉书》矣,凡数过而尽之;如兵农礼乐,每过皆作一意求之,久之而后贯彻。”因取譬于市货,意谓货出无穷而操贾[2]有尽,不可不知所择云尔。学者多诵苏氏之言以为良法,不知此特寻常摘句,如近人之纂类策括者尔。问者但求博赡,固无深意,苏氏答之,亦不过经生决科之业,今人稍留意于应举业者,多能为之,未可进言于学问也,而学者以为良法,则知学者鲜矣。

夫学必有所专;苏氏之意,将以班书为学欤?则终身不能竟其业也,岂数过可得而尽乎?将以所求之礼乐兵农为学欤?则每类各有高深,又岂一过所能尽一类哉?就苏氏之所喻,比于操贾求货,则每过作一意求,是欲初出市金珠,再出市布帛,至于米粟药饵,以次类求矣。如欲求而尽其类欤?虽陶朱[3]、猗顿[4]之富莫能给其贾[5]也;如约略其贾而每种姑少收之,则是一无所成其居积也。苏氏之言,进退皆无所据,而今学者,方奔走苏氏之不暇。则以苏氏之言,以求学问则不足,以务举业则有余也。举业比户皆知诵习,未有能如苏氏之所为者;偶一见之,则固矫矫流俗之中,人亦相与望而畏之,而其人因以自命,以谓是学问,非举业也,而不知其非也。

苏氏之学,出于纵横,其所长者,揣摩世务,切实近于有用,而所凭以发挥者,乃策论也。策对必有条目,论锋必援故实,苟非专门夙学,必须按册而稽;诚得如苏氏之所以读《汉书》者,尝致力焉。则亦可以应猝备求,无难事矣。韩昌黎曰:“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6]钩玄提要,千古以为美谈,而韩氏所自为玄要之言,不但今不可见,抑且当日绝无流传,亦必寻章摘句,取备临文摭拾者耳。而人乃欲仿钩玄提要之意,而为撰述,是亦以苏氏类求,误为学问,可例观也。

或曰:如子所言,韩、苏不足法欤?曰:韩、苏用其功力,以为文辞助尔,非以此谓学也。

【注释】

[1]沈在廷,字枫墀,清乾隆举人。其父业富,号既堂,乾隆进士,为实斋之荐师。(www.xing528.com)

[2]音古(巜乂),坐贩也。

[3]范蠡春秋时越大夫,与越王勾践灭吴后,浮海至齐,治产三致千金,再分散之,居陶,自号陶朱公。

[4]猗顿,春秋时鲁人,用盐起家,富比王侯。

[5](丩一丫)与价同。

[6]见韩文《进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