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的区别和联系

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的区别和联系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实际需求货币为100亿千克棉花,名义货币供给量为500亿元,每千克棉花售价5元。如果实际需求货币的棉花增加到125亿千克,而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那么,每千克棉花的价格就会下降到4元,就是说货币升值20%;再如,实际货币需求不变,而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到600亿元,则每千克棉花的价格上涨到6元,货币贬值20%。

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的区别和联系

(一)名义货币供给

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的要求提供的货币量。这个量并不是完全以真实商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量,它包括由供给量引起的价格变动的因素。因此,名义货币供给也就是以货币单位(如“元”)来表示的货币量,是现金和存款之和。

名义货币供给可能高于或低于实际货币需求。按照货币数量论说法,商品的价格由实际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供给的比例决定。比如,实际需求货币为100亿千克棉花,名义货币供给量为500亿元,每千克棉花售价5元。如果实际需求货币的棉花增加到125亿千克,而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那么,每千克棉花的价格就会下降到4元,就是说货币升值20%;再如,实际货币需求不变,而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到600亿元,则每千克棉花的价格上涨到6元,货币贬值20%。这说明,商品价格的变动是由名义货币供给量决定的。

按照货币价值论的观点,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与货币代表的价值的比例决定。名义货币供给量超过实际货币供给量,就会引起货币贬值。这样,由贬值的名义货币供给表现出的是物价上涨;反之,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那么,表现出的是货币升值和物价下降。因此,货币当局的名义货币供给必须与实际货币需求大体相适应,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二)实际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供给是指一般物价指数平减后所得的货币供给,也就是提出物价上涨因素而表现出来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额。用公式表示为:(www.xing528.com)

实际货币供给=Ms/Po

式中,Ms表示名义货币供给;Po表示平减后的一般物价指数。

为了保持实际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需求相适应或者相平衡,实际货币供给应该与用实物形态表示的国民收入Y成一定比例关系,即与kY相等,即:

如果左边大于右边,说明货币供给大于实际货币需求,即引起通货膨胀;反之,则会出现投资紧张、消费减少、失业增加、经济不景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