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西那继承并发展了肯迪和法拉比的哲学学说,采用了具有新柏拉图主义色彩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竭力想调和哲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去论证哲学方面的问题。
1.世界本原问题。 伊本·西那认为自然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物质世界是永恒的。 所有事物都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不存在脱离质料的抽象形式,形式包含于物体的本身之中,质料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伊本·西那
2.共相问题。 伊本·西那认为“一般”有三种存在方式,一种是作为“理念”存在于真主的理性之中,比个别事物先存在;另一种是作为个别事物的“本质”,而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还有一种是作为概念,却存在于事物之后。 因为如此明确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事物存在于人的理性之前,而真主的理性更先于事物;二是物质是“个别”的原则,而理性是“一般”的原则。(www.xing528.com)
3.认识论。 伊本·西那倾向于感觉论,他认为,人们认识物质的基础是对在认识主体之外的对象的知觉。 如果没有理性,当然也不会有认识,认识是存于理性之后的。 可是,理性反映客体形象的先决条件就是感觉经验。 而只有认识的最高原则,感性知觉才帮不上它的忙,因它能靠直觉从理性中获得。 伊本·西那主张“双重真理论”,即宗教信仰可以与哲学独立地分开来,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真理,并不相悖。 世界是可知的,认识真理是自然科学的最终目的。
伊本·西那看重逻辑在思维中所起的作用,认为逻辑确立了正确判断事物的规律,逻辑的范畴和结构应当与事物的客观实际相符合,反对诡辩;
4.灵魂观上。 伊本·西那认为灵魂是超出一般事物的物理属性的特殊动力,也就是潜能。 使人完备,成其为人。人在有了灵魂之后才能进行思维、想象和判断,认识未知世界。 灵魂和肉体并无本质联系,人死后肉体毁灭,而灵魂永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