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哲学:物质观的阐述和诠释

老子哲学:物质观的阐述和诠释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看到实、有、物,认为只有实、有、物才是物质,看不到虚、无、空的存在,是极端唯物观。老子哲学认为,虚、无、空是物质存在的一个基本形式,是存在物质的母体。这就是老子哲学的物质观。以下以老子著作的原文,进一步阐述和诠释了老子哲学的物质观。这就是物质以空间的形式展示其存在,老子哲学称之为“恍惚”。

老子哲学:物质观的阐述和诠释

老子哲学将多样的,复杂的,无限的,并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世界,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同源的,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这是个虚和实共存,无和有同在,空和物相成的体系。

只看到实、有、物,认为只有实、有、物才是物质,看不到虚、无、空的存在,是极端唯物观。同样,只看到虚、无、空,认为虚、无、空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否定实、有、物的存在,是极端唯空观。极端唯物观和极端唯空观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物质观,都不能表达物质的真实含义。

老子哲学认为,虚、无、空是物质存在的一个基本形式,是存在物质的母体。实、有、物依存于这个母体。虚、无、空和实、有、物同样具有物质的意义和属性。离开虚、无、空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实、有、物的虚、无、空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老子哲学的物质观。

以下以老子著作的原文,进一步阐述和诠释了老子哲学的物质观。(www.xing528.com)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这是说,客观世界中的实、有、物的物质性是可以说清楚的,也是可以名状的;而客观世界中的虚、无、空的物质性是很难说清楚的,也是很难名状的。为什么,下文将作解释。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第十四章)这是说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的部分,就是物质的虚、无、空部分。这个部分是难以深究和难以名状的,只能将其看作为一虚空体系。这个体系,其上不光,其下不暗,浩渺无垠,深邃莫测,似有却无,似无却有,藏无形之物,显无物之象。这就是物质以空间的形式展示其存在,老子哲学称之为“恍惚”。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六章)“谷”,表示虚空、空间;“神”,表示玄妙、莫测;不死,表示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玄牝”,表示神圣的母体;“天地根”,表示客观世界的根源。整个句子是说,玄妙、莫测的永恒存在的空间是宇宙的母体,天地的根源,万物源源生于斯,复归于斯,永不衰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