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勒石永遵碑:渔业公所的历史见证

勒石永遵碑:渔业公所的历史见证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 年,文物普查队在现在的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岚山村海沙路闸桥(古渔港)发现了其遗址,渔业公所及公所议事和渔民出海祭神的张老相公庙已经湮没。不过在这里,有一块立于光绪二十二年三月的《勒石永遵》碑。如死者並無父母妻子,不給月錢,由公所加給錢拾千文。光緒貳拾貳年三月告示渔业公所之《勒石永遵》碑(白斌,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海洋经济史与海洋政策研究。

勒石永遵碑:渔业公所的历史见证

◆ 白 斌(整理)

丰南公所和维丰北公所都是由镇海渔帮在光绪十八年(1892)建立的。据史料记载,维丰南公所位于镇海沙河头,拥有溜网船八十余只[1]。2009 年,文物普查队在现在的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岚山村海沙路碶闸桥(古渔港)发现了其遗址,渔业公所及公所议事和渔民出海祭神的张老相公庙已经湮没。不过在这里,有一块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三月的《勒石永遵》碑。该碑保存十分完整,高2.7 米,宽1 米,厚0.15米,合计807 个字。碑首副题“署理宁波府镇海县正堂加三级记录十二次毕”,末款为光绪二十二年三月的告示。告示全文如下:

勒石永遵

署理寧波府鎮海縣正堂加三級記錄十二次畢

出示曉諭:事緣前諸鄉維豐南公所董事舉人劉孝恩,總柱五品銜生員陳巨綱等稟稱,前緒沿海地方,漁船出洋採捕,雇用舵工水手在船幫駕,有失足落水及盜傷病故等情,在所不免,本應各安天命,無如人心不古。遇有前項情事,屍親人等,往往聽人唆威,籍端吵擾圖詐。前經議立章程,稱前縣示諭有案。唯當時所議條章,尚有未詳,今參酌分項開列,帖送叩請,給示曉諭,並諭莊保遵照等請。到縣據此,除批示並諭諸鄉各莊保護照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漁戶人等知悉。爾等當思受雇出洋,遇有不測,本宜各安天命,不得籍端滋擾。今該董柱等議定妥章,死則有棺殮之費,而生則有養贍之資,洵屬仁至義盡。自示之後,各宜恪遵定章,聽侯公所給領。如仍敢聽唆詐擾,一經該公所董柱等指名稟告,縣定即鈐提到案,從嚴究辦,決不寬貸。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計開

一、漁船出洋,共糜安瀾,誠為幸事。萬一舵水人等,有失足落水斃命者,如屍身已獲,由船主帶同屍親向公所領衣棺盛殮錢貳拾千文,並領埋葬棺魂錢貳拾千文。倘屍身無獲者,雖毋庸棺殮,而其情可憫,應共給錢三拾千文以示區別。

一、遇盜戮命,情形頗慘,除給衣棺盛殮埋葬招魂等錢肆拾千文外,另行給錢拾千文以示體恤。

一、在船病故與別項死事有別,除給衣棺盛殮錢外,本無庸再給錢文。然或無資埋葬,情亦可憫,應酌給錢拾陸千文。(www.xing528.com)

一、船人兩失,論章不給分文,蓋以船主船已烏有,安有餘力再給恤錢。惟念同是殞命,因船失而無錢可領,實屬向隅。今每名由公所酌給錢拾貳千文,庶幾一視同仁,無遺憾焉!

一、舵水人等遭風遇險,以及失足落水,遇盜殞命,業經議定章程,給發棺殮埋葬等錢,然此等特為死者計也。而其父母妻子艱苦無依,言之更覺悚然。今于照章給發之外,每月再給錢伍百文,以資養贍,其領月錢執照,由公所給發,詳明登冊,每年分陸月貳拾、拾貳月貳拾兩期,憑執照向公所領取,扣足伍年為滿,滿後不給。如死者並無父母妻子,不給月錢,由公所加給錢拾千文。有父母妻子而不願領月錢者,亦由公所加給錢拾伍千文。

一、議給前項錢文,除月錢系公所籌款散給,其餘棺殮埋葬等錢均由船主先交公所,然後公所照章給發屍屬收領,倘船主意存觀望不先交錢,則公所置之不問。

光緒貳拾貳年三月

告示

渔业公所之《勒石永遵》碑

(白斌,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海洋经济史与海洋政策研究。)

(201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