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汉帝陵:12座陵墓分布及其建筑布局

东汉帝陵:12座陵墓分布及其建筑布局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除献帝禅陵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其余11座帝陵均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汉明帝显节陵汉章帝敬陵汉桓帝宣陵汉质帝静陵东汉帝陵为帝后同坟同穴合葬。东汉陵园采用内外陵园制度。东汉石辟邪“陵墓若都邑”在东汉帝陵得到充分体现。而东汉帝陵陵园及陵墓主墓道方向坐北朝南,皇帝与皇后同穴而葬,陵墓朝向与东汉雒阳城的都城朝向坐北朝南是一致的。

东汉帝陵:12座陵墓分布及其建筑布局

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除献帝禅陵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其余11座帝陵均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境内。东汉陵区分为北邙山和洛南两个陵区,前者可称“北陵区”,后者可谓“南陵区”。北陵区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县境内,西起西山头,东至皇天岭,南起平乐乡,北至屋鸾沟,东西长8千米、南北宽7千米的范围内有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和灵帝文陵;南陵区位于今洛阳市伊滨区、偃师市境内,北起伊河南岸,南至宁村,东自陶化店村,西至寇店乡,东西宽9千米、南北宽15千米的范围内,南北“一”字状排列有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及桓帝宣陵。

汉明帝显节陵

汉章帝敬陵

汉桓帝宣陵

汉质帝静陵

东汉帝陵为帝后同坟同穴合葬。陵墓封土为圆丘形,平面直径多在130米以上,陵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等组成。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长50米,宽9米以上。墓道只有一条南墓道,这是一个重大变化,改变了自商代晚期以来帝王陵墓设置东西南北四条墓道的传统,但是帝陵陵园仍然设置东西南北四门。从前面介绍的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诸王朝帝陵陵园门阙设置与分布情况来看,陵园置四门之制与中国古代社会相始终。东汉帝陵墓室为方形“甲”字形回廊墓室,以砖、石或砖石混筑,有前后室,墓道或甬道的旁侧或有耳室。前室是主要的祭祀场所,后室置放棺椁,形成前堂后寝的特征。(www.xing528.com)

东汉初年的帝陵陵园尚夯筑墙垣,如光武帝原陵陵园设有垣墙,到了显节陵,陵园垣墙消失,代以行马(木栅栏),到桓帝宣陵、灵帝文陵时,甚至行马也不见了。神道南北向。

东汉陵园采用内外陵园制度。内陵园是以帝后合葬墓为中心,周边有周垣或道路环绕。外陵园以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为主,集中分布在内陵园的东北侧。

外陵园一般由三组建筑单元组成。东部紧邻石殿分布的大型夯土台基应为寝殿;寝殿东部或北部的院落建筑则为园省;寝殿与园省北部的院落遗址,可能为园寺吏舍。内外陵园的建筑遗址,除主体建筑外,还有大量的廊房、天井、给水排水设施等附属建筑遗迹。陪葬墓大多位于陵区的东北部。

东汉石辟邪

“陵墓若都邑”在东汉帝陵得到充分体现。西汉都城长安城(汉元帝之前)朝向是坐西朝东,都城之宫城实行未央宫与长乐宫的东、西宫城制度,反映在西汉帝陵规制之上则是陵园与陵墓主墓道方向坐西朝东,皇帝与皇后同茔不同穴。而东汉帝陵陵园及陵墓主墓道方向坐北朝南,皇帝与皇后同穴而葬,陵墓朝向与东汉雒阳城的都城朝向坐北朝南是一致的。都城虽然有南宫与北宫,但是东汉早期皇宫为南宫,以后为北宫,所以皇后与皇帝形成“同穴”而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