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性格的基础:揭秘社会结构对个人意识的影响

社会性格的基础:揭秘社会结构对个人意识的影响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塑造其成员的社会性格,使他们把不得不做的事当作自己希望去做的事。社会性格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因为二者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中一个的变化势必引起两者的共同变化。但他们没看到的是,新的精英们由于仍然受旧的社会性格驱使,他们将在革命所创建的新的社会政治体制中重建旧社会的条件状况。

社会性格的基础:揭秘社会结构对个人意识的影响

这些反思的出发点是,普通个人的性格结构与其作为一分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相互依存的。我把个人心理领域与社会经济结构融合的产物称为社会性格(social character,早在1932年,我曾用“社会的力比多结构”来描述这一现象)。一个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塑造其成员的社会性格,使他们把不得不的事当作自己希望去做的事。与此同时,社会性格也影响着一个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它既可以是一种凝聚力,让社会结构更加稳定,也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成为炸药,摧毁这种社会结构。

社会性格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因为二者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中一个的变化势必引起两者的共同变化。许多政治革命者认为,首先必须彻底改变政治和经济结构,然后作为随之而来的必然步骤,人的思想必然发生变化。换言之,新社会一旦建立,新人类几乎同时产生。但他们没看到的是,新的精英们由于仍然受旧的社会性格驱使,他们将在革命所创建的新的社会政治体制中重建旧社会的条件状况。革命所取得的胜利实际上是革命的失败,社会经济发展胎死腹中,革命胜利并没有成为给社会经济发展铺平道路的历史阶段。法国和俄国大革命就是教科书般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列宁最初以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对于其革命职能影响不大,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列宁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因为他清楚地看到斯大林的性格缺陷:他在遗嘱中要求,斯大林由于性格缺陷,不能做他的继任者。(www.xing528.com)

一些人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主张首先要改变人的本性,即人的意识、价值观以及性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类历史证明他们是错误的。纯粹心理上的变化只停留在个人领域,局限于极有限的范围。若是宣扬一套精神价值,实际却奉行另一套价值准则,那么纯粹心理上的变化就丝毫不起作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