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巴达的幼儿教育:影响与特点

斯巴达的幼儿教育:影响与特点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巴达封闭的地理条件,对其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斯巴达,儿童属于国家所有,斯巴达人对新出生的婴儿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斯巴达的母亲们也因此以善于抚养、调教儿童而著称。此外,斯巴达十分重视女子教育,女孩在体力方面和道德方面也受到同样的教育,以便在男子出征时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职责。

斯巴达的幼儿教育:影响与特点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是古希腊最大的一个农业城邦,但因其周围群山环绕,故交通十分闭塞。斯巴达封闭的地理条件,对其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斯巴达奴隶制城邦是在多里安人入侵拉哥尼亚平原和征服当地居民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多里安人的一个分支,斯巴达人把当地的土著居民掠为奴隶,称为希洛人,而希洛人是没有任何政治、经济权利的;另有小部分土著居民被驱逐到边远地区,和当地居民一起被称为皮里阿西人,他们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且拥有土地,可以经营农业和工商业,但是不享有政治权利。斯巴达城邦的正式居民是斯巴达人,他们是军事农业贵族,享有一切特权,是城邦的统治者,但是人数较少,只有大约9 000户、30 000人。斯巴达人以如此少的人口数量统治着当时大约30万的希洛人,因此为了防范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贵族就把压迫和剥削希洛人作为了一切政策的出发点。这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迫使希洛人不断地进行反抗,在这种现实需要下,作为统治者的斯巴达人就要求全体斯巴达青年成长为强悍的战士,以保持国家的军事化,从而镇压奴隶们的起义。斯巴达人因此先后实行了一系列具有浓厚军事色彩的措施,使整个城邦成了一座戒备森严的大兵营,斯巴达的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在斯巴达,儿童属于国家所有,斯巴达人对新出生的婴儿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只有那些检验合格、体格健壮的新生儿,才被允许生存下来;身体孱弱或有残疾的新生儿则被弃之荒野。实行体格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口质量在体质上的“优越性”,以便日后培养出体格强壮的战士。

儿童在7岁之前,由父母在国家的监督下抚养教育,具体工作一般由母亲负责实施。为了方便新生儿的四肢活动,以便迅速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斯巴达的母亲们从来不用衣物包裹他们;并且,母亲们为了使婴儿长大后不怕黑暗、不怕独处、不任性、不择食、不哭闹、不顽皮,还经常进行一些专门训练。斯巴达的母亲们也因此以善于抚养、调教儿童而著称。比如儿童稍大一些时,要教给他们不计较食物的品种和好坏、不挑剔衣服的颜色和式样,要经受住恶劣生存条件的考验,要善于吃苦耐劳,同时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以保持强健的体魄。此外,在性格养成方面,要教育他们知足、忍耐、勇敢,男孩子长到五六岁时,还经常被带到斯巴达成年男子聚会的场合去聆听关于英雄事迹的演讲,对英雄们的伟大事迹顶礼膜拜,同时通过观察成年人的活动,获得斯巴达生活方式的初步熏陶,从而为7岁以后进入正规的国家教育场接受严格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此外,斯巴达十分重视女子教育,女孩在体力方面和道德方面也受到同样的教育,以便在男子出征时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职责。

总之,斯巴达国家封闭的地理条件和其试图维持国家统治的现实需要决定了斯巴达教育的总特征为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和性格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可以说,这种教育贯穿斯巴达儿童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