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矫正错位的培养目标

如何矫正错位的培养目标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目标错位?其中的原因就是老板有问题意识、冒险精神、合作能力等素质,而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会“解题”的人,而培养不出会“质疑”的人。我们没有办法将一个弱智儿童发展成正常人的智力水平,我们的课程能做的只能是传递知识与提供机会。因此,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是不可避免的。新一轮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焦点就是集中在上述这些问题上,综合实践活动只是其中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

如何矫正错位的培养目标

尽管我们的教育目的非常清晰地描绘了我们的教育理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且历次课程改革都是按照这一理想来设计的。然而,从现实的结果来看,为什么中小学生走上我们设计的课程之旅而没有实现这种理想呢?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为什么会远离作为课程起点和归宿的“全人”理想呢?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目标错位?

我们只能培养出打工仔,而培养不出老板。一些调查表明,老板的学历低于他们的高级打工仔,这意味着“学位越高,反而收入越低;书读得越多,越当不了老板”。其中的原因就是老板有问题意识、冒险精神、合作能力等素质,而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会“解题”的人,而培养不出会“质疑”(即提出问题)的人。因为问题都在教师那里,长此以往,学生就没问题了。学校学习就成了教师提供问题,学生解题。因此,学生受教育时间越长,就越没有问题。同样,学生不敢冒险,不会合作,因此,做不了老板,只能做打工仔。

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高分低能的。因为我们把课程限于“知识”范围,而没有纳入更大的“机会”范围。笔者认为,能力=智力+知识+机会。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对智力无能为力,通常所说的“发展智力”,实际上是一句自欺欺人的“美丽的谎言”。我们没有办法将一个弱智儿童发展成正常人的智力水平,我们的课程能做的只能是传递知识与提供机会。我们的教材大多传递“what-knowledge”,而欠关注“how-knowledge”、“why knowledge”、“who-knowledge”,而恰恰后面三类知识与能力关系更为密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课程很少给学生提供机会,而机会与能力是成正比的。因此,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学校教育年限的增加,对学习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学习是一种本能,每一个人生来都喜欢学习,都有探究的好奇心,都会高高兴兴上小学。但是,走过两年的课程之旅,三年级开始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了。随着学习年限的延长,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成人社会,对继续学习感兴趣的人更少了,以致出现“成人社会忙于休闲,中小学生忙于解题,幼儿园小孩忙于探究”的现实情况。(www.xing528.com)

我们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世界”、“历史世界”,而较少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个人世界”,以致儿童体验不到学习对他们个人的现实意义。儿童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大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与“现在的我”没有多大关系,对“我的现实生活”也没有多大意义,因此,儿童的教育就是基于这种假设——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就必须牺牲今天的美好生活。这样的课程怎么能够让意志力本来就需要培养的儿童喜欢呢?结果就必然是越来越厌学、越来越恐学。

有人说我们是在培养“有精神病的科学家”。尽管这句话说得有点过分,但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因为学生到学校上学,我们没有把他们看作一个完整的人在生活,而是把学习简化为“读书”。读谁的书?读学科专家精心编写的教科书,特别是几门要考试的书。学习本来是每一个人特别是学生的生活或者说生存方式,既要“学”又要“习”。然而,现在不仅重“学”轻“习”,而且已经把“学”简单化为读几本要考试的书了,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上述这些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教育或课程。但作为一个负责的课程工作者,必须要思考课程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能做点什么。新一轮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焦点就是集中在上述这些问题上,综合实践活动只是其中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