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陶瓷研究:两类蛙纹的发展渊源

古陶瓷研究:两类蛙纹的发展渊源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家窑类型彩陶蛙纹所表现出来的这两类明显的特征,在仰韶文化彩陶蛙纹中也有表现。目前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蛙纹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从其形态上也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两种类型。盆为平底,蛙纹和鱼纹绘制在彩陶盆内壁的弧度处。除了这两件外,还发现了一件用戳刺的圆点组成蛙纹形状的陶器残片。这三例纹饰都是夸张蛙的腹部的蛙纹形象。这种纹饰应该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纹饰中强调四肢的蛙纹的前身。

古陶瓷研究:两类蛙纹的发展渊源

马家窑类型彩陶蛙纹所表现出来的这两类明显的特征,在仰韶文化彩陶蛙纹中也有表现。目前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蛙纹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从其形态上也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两种类型。

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一件蛙纹彩陶盆(图5),蛙作爬行状,背上有很多圆点,似为蟾蜍背上的肉刺,和蛙同在一盆内壁的还有两鱼上下相对的鱼纹,鱼作半月形,背上有鳍。盆为平底,蛙纹和鱼纹绘制在彩陶盆内壁的弧度处。甘肃秦安大地湾也出土了一件蛙纹彩陶盆(图6),彩陶盆为圆底,蛙纹布满整个彩陶盆的内壁,蛙头部为桃形,绘黑彩,留两个圆点作眼睛,四肢缩小,腹部夸大并用网格纹装饰。除了这两件外,还发现了一件用戳刺的圆点组成蛙纹形状的陶器残片。这三例纹饰都是夸张蛙的腹部的蛙纹形象。从图6看,在仰韶文化时期,用网格纹装饰蛙纹腹部的方式就已经存在,而通过图5我们可以确定突出腹部的这种蛙纹明显是表现了现实世界中的蟾蜍形象,不仅在四肢上描绘出了蟾蜍在爬行时的状态,四肢朝向相同的方向,从关节处还能感受到爬行时的用力,而且连蟾蜍背上的肉刺也不厌其烦地做了细致的描绘。这种纹饰应该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纹饰中强调圆腹的蛙纹的前身。

在陕西汉中发现的一块仰韶文化彩陶残片上,绘制了另外一种蛙纹(图7),该纹饰明显呈跳跃状,背上用细长的黑线做间隔,空间处用圆点装饰,头部和上肢已残,但上肢的指端处的指爪依然存在,从外形上看,这一纹饰明显是现实世界中的青蛙形象,背部瘦长,后肢粗壮有力,从图像上看,该纹饰是强调了青蛙的跳跃能力,有一跃而起的动势。这种纹饰应该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纹饰中强调四肢的蛙纹的前身。

图5 仰韶文化彩陶蛙纹

图6 仰韶文化彩陶蛙纹(www.xing528.com)

图7 仰韶文化彩陶蛙纹残片

(图片采自程征、钱志强《黄河彩陶》,台北南天书局,1994年,图14、图115、图4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