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像学阐释:揭示中国古代叙事画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背景

图像学阐释:揭示中国古代叙事画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背景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倪亦斌先生在《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看中国古代叙事画释读的方法论问题》中指出:“解读故事画的第三步骤称为‘图像学阐释’,其目的是揭示图像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包括艺术家的心灵和当时社会环境有意无意留在画面上的痕迹。”[9]潘诺夫斯基图像学中阐释的第三个步骤是指:探究图像背后的历史文化,即通过艺术史和文献知识来辨认艺术品所表现的图像,并通过文化背景研究图像来阐发图像中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

图像学阐释:揭示中国古代叙事画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背景

倪亦斌先生在《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看中国古代叙事画释读的方法论问题》中指出:“解读故事画的第三步骤称为‘图像学阐释’,其目的是揭示图像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包括艺术家的心灵和当时社会环境有意无意留在画面上的痕迹。”[8]根据以上图像细节的分析,可以得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即《洗桐图》。历史上这个图像传统并不鲜见,以明代画家崔子忠的《云林洗桐图》最负盛名。相传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倪云林(又名倪瓒)爱洁成癖。平日里,不仅书房文房四宝专门有两个佣人负责经营和随时擦洗,就连他院子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擦洗干净。根据《石渠宝笈编》的记载:崔子忠所绘的《云林洗桐图》绢本设色立轴画表现的是葛巾褒衣、伫立假山前的倪云林,其中一位仕女伫立其后,手中端捧盥器。在梧桐树前,一位家仆正注水于盆,另一位仆人在挥手擦洗梧桐树。并在画中题诗为:“古之人洁身及物,不受飞尘,奚及草木,今人何独不然?”并称赞倪瓒为:“吾谓倪之洁,依稀一斑,自好不染,世之人被其清风。”在这里,崔子忠用他的画笔,借用倪云林“洗桐”这一表象事实,表达的是对倪云林洁身自爱的品性和其远离尘垢高尚情操的赞赏。

图10 梧桐叶的比较(www.xing528.com)

因此,将这件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的清康熙五彩人物故事盘定义为《洗桐图》更具有显而易见的合理性。但由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中国明清瓷器》书中做了可能是《采桑图》的猜想,这个“可能性的猜想”进而影响了作者做出这样的发挥:这是一个描述农业手工业活动的场景,它被广泛地运用在卷轴和成套的中国木刻版画插图中,这个图像不仅在中国国内很受欢迎,还经常出现在西方人的纪念品当中,……这个图像场景的描述来源于木刻版画插图,这件瓷盘可能属于《耕织图》中“织图”中的一个生产环节。[9]潘诺夫斯基图像学中阐释的第三个步骤是指:探究图像背后的历史文化,即通过艺术史和文献知识来辨认艺术品所表现的图像,并通过文化背景研究图像来阐发图像中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10]正是由于在第二个环节“图像分析”中认识的不严谨或不全面,书中对荷兰藏康熙五彩瓷盘的“图像传统意义的认定”出现了严重偏差,而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又导致了第三个步骤“探究图像背后的历史文化”中最终会有错误的判断,并且继而为这个错误的判断寻找了“顺理成章”的理由。因此,图像阐述的第二个步骤“图像志分析”显得至关重要,正因为分析得当、图像细节比对合理,才能够做出接近符合故事真实原境的正确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