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扛耠子:劳动强度大的生产劳动方式

扛耠子:劳动强度大的生产劳动方式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型的耠子,即犁,或称犁杖,主要由马、牛、骡子等大牲口牵拉,而扛耠子则是靠人力负担的。使用扛耠子开沟种地最少两个人,这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生产劳动。两个人要默契配合,拉耠子的人要目视前方,尽量走出直线,并轮换着使用双肩,以缓解肩部疲劳。勾耠子构造简单,仅是一根木柄安装耠子头,由铁匠打制,小于犁铧头,十分轻便。老父亲说,现在有的人家开小面积荒,春夏时节种地时,仍然在使用勾耠子。

扛耠子:劳动强度大的生产劳动方式

《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耠子”:“翻松土壤用的农具。似铲而较小,多用于中耕,也用来开沟播种。我国某些农村亦指去掉犁壁的犁。” 耠,指用于开沟、起垄等翻土作业,以便于种植农作物,或追肥耥(读tāng)青苗,使土变得松软,使其更好地生长。大型的耠子,即犁,或称犁杖,主要由马、牛、骡子等大牲口牵拉,而扛耠子则是靠人力负担的。它可以代替犁杖使用,是我国农民千年来常用的一种农具。

扛耠子是旧时曹妃甸常见的一种人力犁。它由三根木棍连接而成,呈V字形,用于播种前开沟起垄。下端有铁犁,前辕一端有一个垂直插入的拉把,就是一根短木棒,干活时前边一人用肩膀抵住辕,用力拉时,短木棒正好卡在肩上,后边一人用肩扛住木杠,双手扶住把手,两人共同用力,在旱地上拉出一条沟,后边还有专人负责往垄沟里播种子。

除了生铁犁铧需要花钱购买之外,固定后杠扶手与前辕,大都是农人自己用木杆简单加工制作而成的,后杠下方有三个孔槽,可根据人的高矮,适当调整拉杆扶手的高度。使用扛耠子开沟种地最少两个人,这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生产劳动。两个人要默契配合,拉耠子的人要目视前方,尽量走出直线,并轮换着使用双肩,以缓解肩部疲劳。扶耠子的人双手要及时调整前方拉耠子的人行进中的偏差,遇到土地生硬的地方,还要加大双手下按的力度,肩膀用力往前扛,助力拉耠子的人行进,确保开沟的平行和应有的深度。(www.xing528.com)

夏季的芒种节气之后,麦子将熟,麦田里已不能进大牲口了,要套种玉米或谷子,则使用勾耠子为工具。勾耠子构造简单,仅是一根木柄安装耠子头,由铁匠打制,小于犁铧头,十分轻便。使用时双手持之,站在麦垄间倒行,耠出一条垄沟,再在沟内点种,继之覆土和踩地。老父亲说,现在有的人家开小面积荒,春夏时节种地时,仍然在使用勾耠子。由于没有了牲口,只能靠人力来打理。

笔者在拍摄勾耠子时,曾见有的人家耠子头上绑着塑料纸或塑编布,就像人系着围脖一般,最初不明何意,原来是为开沟时更多地往外涌土,以增加垄沟的宽度,更方便点种。这围脖似的物件称作涌头,不光是耠子,犁杖上也有使用,目的是禾苗长高之后背土之时,用马绊草(学名:樟毛)等缠绕犁铧后部,以尽可能使垄背上的土涌向禾苗根部,以防后期倒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