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棉花夹子:轻松解决拔棉花秸难题

棉花夹子:轻松解决拔棉花秸难题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棉花夹子是农民拔棉花秸的专用工具,充分利用杠杆的原理,稍稍弯腰就能轻松地拔出来棉花秸,其制作简单省事,使用起来轻便省力,工作效率高。聪明智慧的棉区农民发明的棉花夹子,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拔棉花柴是农村里的累活之一,一般在秋末至上冻前完成。但很快还会有人拿来耙子和筐,把地里散落的棉花桃瓣和叶子搂起来,这时的棉花地才算彻底干净了。

棉花夹子:轻松解决拔棉花秸难题

棉花夹子是农民拔棉花秸的专用工具,充分利用杠杆的原理,稍稍弯腰就能轻松地拔出来棉花秸,其制作简单省事,使用起来轻便省力,工作效率高。此物发明时间不详,古代农器典籍不见文字载录,1942年,日本人二瓶贞一和松田良一的《关于华北地区的农具调查》却有记载。

曹妃甸地区,自从清朝光绪年间人们发明治盐碱、挑坨地之后,大量盐民转变为农民,滨海之地的重盐碱土壤得以改良,农作物种植品种开始丰富起来,既有高粱玉米、谷子等,也有棉花等经济作物。棉花曾经是域内的大宗农产品,不仅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也因其浑身都是宝而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备受农民青睐。据地方史料记载,冀东地区自明中叶开始植棉,清乾隆时得到快速发展,至清末民初,棉花种植达到顶峰。1938年《河北省丰润县事情》说:“丰润县为产区最盛之地。……约占全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一。第五区……曾家湾、李耿庄一带,出产数量为最多。”在当地农民眼里,棉花除了出售赚钱外,剩下来便可纺线织布、做衣服,棉籽可以榨油,棉花柴当烧柴火硬,甚至连棉花柴根也不放过,拔出根既为增加烧柴,也便于来年播种。

棉花是直系根作物,根系发达,主根深,侧根也广,况且沿海地区土地板结僵硬,要徒手从地里全部拔出来还真费力气。聪明智慧的棉区农民发明的棉花夹子,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杨立元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拔棉花柴》,是这样记述的:“棉花夹子由铁夹子和木把两部分组成。铁夹子是由农机厂或铁匠社制造的,铁夹子是由安装木把的裤儿和一个夹子组成,把长100厘米,是一根光滑的圆棍。拔棉花柴的时候,需将夹子口张开,然后对准棉花柴的根部使劲一顶,用力一夹,利用杠杆的作用,便把根拔出来了。有时棉花柴粗大,用力一夹却拔不出来,只是夹破了一层皮,便吡溜了,没有拔下来。这就需要撤出夹子再狠狠地夹一下,有时因为根须扎得牢固,用夹子把棉花柴夹劈了也拔不下来,那就只能用手拔了。”(www.xing528.com)

拔棉花柴是农村里的累活之一,一般在秋末至上冻前完成。拔完后,经过归拢、打捆,装车拉回去,棉花地里就显得干净多了。但很快还会有人拿来耙子和筐,把地里散落的棉花桃瓣和叶子搂起来,这时的棉花地才算彻底干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