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舆论形成阶段

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舆论形成阶段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城管打死瓜农事件的微指数趋势图和所搜集的发帖数量看,到2013年7月18日9时左右,该事件的微博评论达到顶峰,微博舆论开始形成,此后,微博舆论开始走下坡路,直至最终在22日左右彻底平息。不仅如此,到18日凌晨,当地政府更是做了为该事件微博舆论火上浇油的事。以18日9时为例,仔细研究城管打死瓜农事件的微博帖子,发现在该事件中,沉默的螺旋起到重大作用,舆论的形成呈现J形结构。

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舆论形成阶段

从城管打死瓜农事件的微指数趋势图和所搜集的发帖数量看,到2013年7月18日9时左右,该事件的微博评论达到顶峰,微博舆论开始形成,此后,微博舆论开始走下坡路,直至最终在22日左右彻底平息。

从事件发生过程看,微博在18日9时达到顶峰同事件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在7月17日,事件发生后,从新民周刊杨江的微博看,微博上关于该事件的舆论已经开始发酵,此后,众多微博大V和传统媒体也纷纷加入,关于该事件舆论的沉默螺旋也开始逐步运转。然而反观当地政府,对该事件的处理和反应处置十分失当。例如,17日10时50分瓜农死亡,下午13点14分自新民周刊杨江发布微博开始,该事在网络迅速扩大,但当地政府并没有在黄金第一时间出来对该事件进行说明,也没有任何处置措施,任由舆论在微博发酵、流传。不仅如此,到18日凌晨,当地政府更是做了为该事件微博舆论火上浇油的事。17日,瓜农邓正加亲属几十人守护出事地点和尸体,下午当地警察开始封锁街道。18日凌晨4点,路灯突然熄灭,警察开始强制清场,并开始抢夺瓜农尸体,死者遗体被从现场运回家乡。当地政府的作为,进一步激化了事件矛盾,也让该事件舆论形成过程中的沉默螺旋加速形成。

为了进一步分析城管打死瓜农事件舆论的形成过程,需要分别选取当事人双方、事件相关政府部门、微博大V等意见领袖、传统媒体、一般微博用户在微博舆论传播过程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因为该事件在18日9时左右舆论达到最高峰,加之样本量巨大,因此本书选取该事件9点左右的所有新浪微博帖子,对该事件作详细分析。18 日9时,在新浪微博搜索引擎中共搜集到帖子6203条,本文主要从这些帖子中进行筛选,以便考察当事双方、政府相关部门、传统媒体、意见领袖在该事件中的舆论作用,以及舆论的总体倾向。

在微博舆论传播中,当时双方在微博上并不活跃,17日至18日,均未见当事双方在微博上发声,这同宜黄拆迁事件不同,该事件中,当事人一方钟九妹在事件发生时,即时通过微博向外发布信息,在事件中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对事件的发展和舆论形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该事件中,一开始只有当事人亲属通过微博传递信息,如微博名为@小纯××小纯的,在转发新民周刊杨江时,再次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并在微博中透露死者的身份是其外婆的亲弟弟。而直到7月20日,死者的女儿才开始在网上发表了几条微博信息,由于舆论已开始处于消退期,加之没有任何实质内容,所引起的关注和轰动并不大。

让人值得沉思的是,事件发生后,截至7月18日9时左右,事件当事人乙方的临武城管局和临武地方政府并未在微博上发表任何信息和声明。这也间接助长了微博舆论形成中,沉默的螺旋加速向同情瓜农、谴责城管局一方发展。

以18日9时为例,仔细研究城管打死瓜农事件的微博帖子,发现在该事件中,沉默的螺旋起到重大作用,舆论的形成呈现J形结构。研究中发现,在该时段,临武县当地政府和事件当事人一方城管局在微博上没有任何声音,即在舆论传播中当事入一方和相关政府管理机构集体失声。此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固然是当事人一方在事件发生时明显理屈,另一方面与当地政府对事件的处置失当,以及对微博舆论的传播反应不灵敏和引导不力所致,从而也部分导致了自己在微博舆论传播中明显处于不利位置。

此外,在该事件的沉默螺旋运转过程中,传统媒体和意见领袖明显起了对舆论的推波助澜和引导作用。通过分析该时段所发的帖子的影响力,发现传统媒体中广州日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以及网络媒体今日头条在微博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城管打死瓜农事件舆论形成过程中,除传统媒体发挥巨大作用外,@记者曹晓波、@新民周刊杨江、@范炜等微博大V作为意见领袖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曹晓波和杨江皆是传统媒体记者,但是在微博中二者皆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这些微博大V们的加入和推动以及更多的微博民间意见领袖加入,与微博上的传统媒体一起推动了汹涌的舆论浪潮的到来。(www.xing528.com)

从以上传统媒体和微博大V所发的微博看,微博的内容有两种:一种是对该事件发展进程的客观陈述,如人民日报和新民周刊杨江的微博;另一种是客观陈述中蕴含倾向的词语,如死者尸体被“抢走”,家属称警察高喊“不让路的就死”等,这些貌似客观却略带倾向性的词语直接引导了广大微博用户群在微博舆论形成中同情瓜农一方的舆论到来。为了验证该事件舆论形成中,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微博大V们影响下,舆论是否如沉默螺旋理论所述一样朝一方发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7月18日9时的6203条微博进行仔细分析发现,6203条微博竟然没有一条微博是替舆论另一方临武城管局辩解和说话的,微博用户的微博要么是对该事件消息的转发,要么是评论,而评论中,除开几条与该事件无关的插科打诨外,无一例外都是对瓜农的同情,以及对城管局和当地政府的不满。

为了进一步验证城管打死瓜农事件中,微博大V等意见领袖与一般微博用户在微博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关系,本文使用一找微分析可视化软件,选择新民周刊杨江的微博“网传湖南临武今日中午,一个城管当街砸死了一个卖西瓜农民。目前这条消息真伪尚未得到确认。http://t.cn/zQG4hKi”([11]的转发和评论传播途径进行可视化处理,路径显示如图3所示:

图3 新民周刊杨江的“城管打死瓜农”帖子传播路径图

从图3可以看出,新民周刊杨江是典型的民间意见领袖,围绕该微博的所有转发微博、评论微博以及赞都是围绕杨江展开,外围仅有@卑微的大理想、@舞美大师、@天涯社区、@老徐时评等微博用户形成了几个不大的传播中心,但跟新民周刊杨江的发射状传播态势比,这些微博用户在传播中仅算得上是几朵不大的浪花,而其他微博用户则如涓涓水细流,在新浪微博上大家共同融汇成一条颇为壮观的舆论溪流。

在对新民周刊杨江微博传播的可视化分析中,另一有趣的发现是:相对于转发和评论,短链点击数竟然多达15598条,这一方面说明微博用户需要对事件发展进程及真相的迫切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链接对微博用户的态度和倾向有很大影响作用。此外新民周刊杨江的微博在可视化过程中,也呈现了另一些有趣的现实,如对该微博的转发和评论及点赞中,真实用户占74%,疑似水军竟达26%,这些用户中,男性用户占59%,女性用户占41%,其中黄V用户占8%,微博达人占30%,普通用户占62%。在传播的终端分布中,来自网页微博的占41%,iphone客户端占21%,Android客户端占18%,位居传播终端的前三甲。以上传播状况可视化图标如图4所示:

通过对城管打死人事件的微博舆论形成阶段分析,可以看出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如果事实清楚,且当事人一方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对舆论反应迟钝、应对不及时,在传统媒体和微博意见领袖的报道与引导下,在舆论传播过程中沉默的螺旋作用下,微博舆论会很快一边倒呈现“J形”发展,形成舆论突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