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液:生命的关键供给线

血液:生命的关键供给线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液与身体组织的物质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进行的。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生命的关键供给线

我们可以把血液称为“液化的肉身”,因为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由血液转化而成的。

著名的德国科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把血液称为“液态的肉”,我们则进一步明确地称为“液体状态的人体”,这一提法可能使许多人感到吃惊。其实,不仅肌肉和软组织是由血液转化而成,人体的骨骼、大脑、脂肪、眼睛、血管、软骨、神经、肌腱乃至头发也都是由血液转化的。

人们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血液中包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是像糖在水里那样被溶化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跟糖溶化在水里的状态截然不同,身体所需的各种元素并不是直接溶化在血液里,血液本身已经包含构建身体各个部分的固体构件所需要物质材料的“颗粒”[1]

血液的组成成分

心脏就像一只泵,血液进入以后,心脏会把它推入肺。在肺部,血液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氧气结合,而这氧气是通过呼吸空气进入肺部的。血液携带了充足的氧气以后,通过心脏的扩张运动,又回到心脏的另一部分。

血液循环示意图

然后心脏再次收缩,推动带着氧气的血液经由动脉进入全身各个部位。动脉血管不断地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最后细到连肉眼都看不见。血液就这样渗透到了全身所有的部位,然后又沿着大体类似的路线,经由静脉血管向心脏返回,在返回的过程中,静脉血管不断地汇合,形成越来越粗的静脉。血液进入心脏后,被再次推入肺部,在那里吸收大量的氧气后,又返回心脏,然后再次经动脉系统输送到全身*

*在人体内循环流动的血液,可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人体内的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当血液流出心脏时,它把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当血液流回心脏时,它又将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血液从心脏进入肺部,再从肺部返回心脏,然后又由心脏流到全身并再次返回心脏,在这往返的整个过程中,血液中的微粒在不断发生着不同寻常的变化:经身体各部分消耗后废弃的物质被带回,而补充的新鲜营养又源源不断地流布到全身。这一过程是非常奇妙的,现在的科学对其中的奥妙还不能给予充分的解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血液被输送到人体全身各部位的时候,都会给那里带去需要补充更新的营养成分。(www.xing528.com)

**血液与身体组织的物质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进行的。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婴儿血液中的营养来自母乳,其中所包含的磷、氧和钙等物质通过血液的循环,补充进了骨骼,并形成“磷酸钙”,这是构成骨骼的最重要成分。同样地,氟和钙补充到了牙齿。肌肉或软组织也从血液中获得它们所需要的物质材料。以此类推,神经、血管、细胞膜、脑组织乃至指甲,以及各种内脏如心脏、肺、肝脏肾脏、肠、胃等也同样是依靠血液循环获得营养的。

而人体所有的器官和部位所反馈给血液的则是废弃的物质,这些物质被血液携带到相应的部位或器官,将在那里进行分泌或排泄。

如果身体的任何部分发生障碍,阻碍了血液的流通,那里的肌体一定会发生病变或衰败,这是因为人的生命依赖于身体内部物质成分不断地新陈代谢。而这至关重要的新陈代谢必须依赖于血液保持持续不断的通畅运行,当血液中的营养由于供应身体各部位而减少时,就会从我们日常的饮食中得到补充。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饭是人维系生命的手段;而血液则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的琼浆”。

【注释】

[1]血液由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