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楚文化与一带一路:继承与创新性

荆楚文化与一带一路:继承与创新性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文化是中原文化宝贵的文化资源,楚民族能够继承中原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合”是指在承认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扬长避短,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

荆楚文化与一带一路:继承与创新性

“和”文化中原文化宝贵的文化资源,楚民族能够继承中原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合”二字见于纸面是在战国初期成书的《国语·郑语》中,“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意即商契(传说“商”部落的始祖叫“契”)因为能和合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教”,才使百姓安定和谐的相处与生活春秋以来,“和合”这一概念不断在实践中自我完善,其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处理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内政外交种种关系的一般性准则。“和合”是指在承认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扬长避短,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

1.“止戈为武”的和谐精神

继承中原“和”文化,追求和谐统一,注重以德服人,是荆楚文化创新特质的重要内涵。楚国先祖鬻熊曾被西周文王、武王、成王尊为资政问谋的国师,其治国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以和为贵”,强调执政兴邦“唯由和而可也”。楚庄王一生征战,提倡“止戈为武”,所追求的也是“以德服人”。他认为,进行战争的目的是“禁暴戢兵”“保大安民”“和众丰财”(《左传·宣公十二年》),直到他临死之时,仍遗嘱太子及大臣们要为政以德,“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左传·成公二年》)。这种和谐统一的德政思想是对治国理念的重大创新,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高执政水平和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荆楚文化这些基本的创新特质,是时代的产物,具有优秀文化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进行文化创新和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www.xing528.com)

2.“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

“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是楚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楚庄王的名言。楚庄王依靠这种精神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其德言嘉行是“春秋五霸”中唯一受到孔子多次称赞的。屈原宋玉首创的辞赋,开汉赋之先河,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文体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其流风余韵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深刻地影响着荆楚地区的社会文化,使这一地区在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中往往领先起步,首着先鞭。清代晚期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时,曾为黄鹤楼撰写了一副楹联:“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张之洞在湖北修铁路、开矿山、建工厂、练新军、兴学校、办实业,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武昌首义的历史功绩,也直接反映了荆楚文化所蕴含的“敢为天下先”的冲天豪情和惊世骇俗的创新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