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心理学研究:面部表情普遍性分析

文化心理学研究:面部表情普遍性分析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上述的普遍性研究出现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记录了面部表情的感知或产生的跨文化普遍性。普遍性的其他证据还来自对婴儿的研究。对先天失明个体的多项研究表明,面部表情源于基因编码而非社会习得。有一个研究比较了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视力正常的和失明的运动员自发产生的面部表情,结果表明视力正常和失明的运动员产生的面部行为几乎完全一致。黑猩猩的面部表情与人类面部表情的相似度高于与猕猴面部表情的相似度。

文化心理学研究:面部表情普遍性分析

自上述的普遍性研究出现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记录了面部表情的感知或产生的跨文化普遍性。这些研究证明了Darwin和后来Tomkins提出的面部表情是在情绪被唤醒时产生的,并且不会因为社会环境而改变的观点。这些研究涉及的文化范围非常广。例如,Matsumoto和Willingham(2006)的研究被试包括了来自35个国家的84名奥运会运动员。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被唤起情感时,确实会出现相同的面部表情。

普遍性的其他证据还来自对婴儿的研究。成年人存在的面部肌肉组织同样也存在于新生儿面部,并且在出生时就具有完备的功能,因此,婴儿具有丰富多样的面部表情,包括那些不仅能表示情绪状态,还能表示兴趣和注意力的表情。人们普遍认为,婴儿期的厌恶对应成年期的恶心;婴儿期的哭泣对应成年期的悲伤或痛苦。除此之外,婴儿在1岁时表现出的相对未分化的消极表情,最终会转化为分化程度更高的各种独立表情。愤怒和悲伤相分离的表情出现在两岁早期。孩子到了学龄前阶段,也会表现出其他情绪的独立表情。

对先天失明个体的多项研究表明,面部表情源于基因编码而非社会习得。有一个研究比较了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和残奥会视力正常的和失明的运动员自发产生的面部表情(Matsumoto,Willingham,2009),结果表明视力正常和失明的运动员产生的面部行为几乎完全一致。由于许多盲人运动员是先天性失明,不可能通过观察其他人来学习表情,所以这个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生来就有能力做出这些表情。(www.xing528.com)

关于面部表情的普遍性和基因编码的最后一类证据来自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多年来,动物学家已经注意到,在相似的情景下,人类情绪表达与灵长类动物的情绪表达在形态上非常相似。例如,微笑和大笑的表情可见于猴子、猿、黑猩猩和人类。在灵长类动物中,做鬼脸的面部表情类似人类的恐惧和惊讶表情,而闭紧嘴巴的表情类似人类的愤怒表情,这两者结合构成威胁表情。灵长类动物也表现出类似人类快乐的玩耍表情,以及类似人类悲伤的噘嘴表情。幼年恒河猴和幼年黑猩猩对甜味和苦味表现出不同的面部表情。黑猩猩的面部表情与人类面部表情的相似度高于与猕猴面部表情的相似度。倭黑猩猩的某些情绪状态与人类高度相似。即使是一些较小的猿类,例如因其有限的面部表情而著称的合趾猿,也会因性行为、好斗行为、梳理毛发和玩耍行为而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