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妇人启门图: 美石美刻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

妇人启门图: 美石美刻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墓葬中,仿木建筑逐渐消失,装饰也不再占据主要位置,最终妇人启门图像慢慢走向衰落,直至消逝。目前以壁画形式出现的妇人启门图,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文物中展现的“妇人启门”形象,种类繁多,多彩多姿,或开启,或关闭,她们相对于门的状态也是或出,或进,或张望窥探,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

妇人启门图: 美石美刻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

高90厘米 宽71厘米 厚13厘米

明城墙填充物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妇人启门这类图像,最早可追溯于东汉时期,以三峡地区云阳县旧县坪遗址出土的东汉熹平二年(173年)巴郡朐忍令景云碑为最早,其碑额上方雕妇人启门图像。建安十七年(212年)的四川芦山王晖墓内石棺,也有类似的图像出现,“棺前额刻一门,半掩。一女子,双丫,探头出来”。此类样式虽一度消失,历经乱世又于唐宋之际再度出现。唐代已较多见,两宋更为流行,主要出现于墓室壁画砖雕或佛塔、经幢中。(www.xing528.com)

北宋末年、金朝初期,妇人启门这类作品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它不再是汉人所特有的墓葬装饰,而是逐步向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扩散,为其接受并融合了民族特色。从金朝中期开始,它迎来了发展的顶峰时期,并一度延伸至金朝后期。元代蒙古族人入主中原,在“四等人制”民族政策的打压和统治者对汉文化的轻视影响下,传统的汉族文化受到了很大破坏,汉人一贯的墓葬习俗也受到较大影响。元代墓葬中,仿木建筑逐渐消失,装饰也不再占据主要位置,最终妇人启门图像慢慢走向衰落,直至消逝。

妇人启门图最常见的载体是壁画,比如,山东济南市大官庄一号墓墓室北壁,河南林县二号墓的东壁和西壁上都有妇人启门这一图像。目前以壁画形式出现的妇人启门图,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砖雕形式的妇人启门图也为数不少,多出现在晋中南地区、河北、河南等地,如甘肃临夏市南龙乡王吉墓北壁、山西闻喜县小罗庄一号墓北壁、河南温县西关村一号墓墓室东壁等处,都发现了砖雕形式的妇人启门图。以石刻形式出现的妇人启门图非常少见,目前仅在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出土的宋金墓葬中有零星发现。比如,河北滦平县北里营乡大福沟村墓、河南广武镇阎村砖室墓,两处发现的妇人启门图都雕刻在石棺的棺头上,而非墓室壁画上。

女子倚门的艺术题材流行于墓葬之中实非偶然。除其形象若隐若现、楚楚动人外,其寓意应与儒家礼教有关。封建时代要求女性“正位乎内”,活动范围通常囿于内室、内院,多从事“启门”“阖扉”之类的行动,被教导和要求谨守礼制、足不逾户。文物中展现的“妇人启门”形象,种类繁多,多彩多姿,或开启,或关闭,她们相对于门的状态也是或出,或进,或张望窥探,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