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孟语录:人文素养的实践和现实借鉴意义

孔孟语录:人文素养的实践和现实借鉴意义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提示:1.本篇所选孔孟语录,在弄清本义的基础上,联系实际,领会其现实借鉴意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10]令不从。”子曰:“君子和而不同[11],小人同而不和[12]。”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47]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48]。’而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49]人之膏粱[50]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51]也。”

孔孟语录:人文素养的实践和现实借鉴意义

阅读提示:

1.本篇所选孔孟语录,在弄清本义的基础上,联系实际,领会其现实借鉴意义。

2.这些语录在形武上精警明快,犹如格言,言简意赅,应尽力背诵。

[2]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3],居其所而众星共[4]之。(《论语·为政》)

子贡[5]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6]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7]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9],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10]令不从。”(《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11],小人同而不和[12]。”(《论语·子路》)

有子[13]曰:“礼[14]之用,和为贵。先王[15]之道,斯[16]为美。小大由之[17],有所不行[18]。知和而和[19],不以礼节之[20],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孟子曰:“乃若[21]其情[22],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23]之罪也。恻隐[24]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25]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26]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以力假[27]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8]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29]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离娄[30]之明,公输子19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32]之聪,不以六律[33],不能正五音[34];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35]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敢问夫子恶乎长?”[36]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37]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38]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39]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40],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41]其苗之不长而揠[42]之者,芒芒然[43]归,谓其人[44]曰:‘今日病[45]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46]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47]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48]。’而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49]人之膏粱[50]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51]也。”(《孟子·告子上》)(www.xing528.com)

研讨与练习

1.你认为怎祥才算是“为政以德”?

2.试举例说说你对“和而不同”的认识。

3.联系孟子的有关论述,结合现实谈谈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理解。

4.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你怎祥评价孟子的这些看法?

拓展阅读

孔子之死

孔子病了,子贡(即端木赐)前来拜见。孔子正扶杖在门前散步,说:“赐呀,你来得为何这么迟呵?”孔子叹息着,唱道:“泰山崩溃了!栋梁摧折了!哲人衰萎了!”眼泪随即流下来,对子贡说:“天下无道已经太久了,没有人信奉我的学说……”七天后便去世了。

(据《史记·孔子世家》译写)

孟子作《孟子》

孟子学通了儒家之道后,游说齐宣王,宣王不能用。来到梁国,梁惠王违背事先的许诺,认为他太迂腐,不合时宜。当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这类人,诸侯都去朝拜齐国。天下正忙着合纵连横,以攻战为上策,而孟轲却阐述尧、舜、禹的德政,所以所到之处便不受欢迎。于是他退而与万章等学生讲论《诗》《书》,阐述孔子的思想,作《孟子》七篇。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译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