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真正的质疑教学?

如何实现真正的质疑教学?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是“质疑”?可反观学生课堂上的质疑现象,大多数是在“无疑而问”,一方面为了展示自己的“动脑多思”,另一方面为了迎合老师,哗众取宠,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质疑”呢?让学生明白,质疑不在多而在精。这样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本真的“质疑教学”。

如何实现真正的质疑教学?

学贵有疑,因而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喜欢设计一个让学生“质疑”的环节,认为这样就是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效率会更高。那么,到底怎么样提问才能真正有效呢?

什么是“质疑”?无非是提出自己的疑问,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最后解决了问题,达成深刻的理解。可反观学生课堂上的质疑现象,大多数是在“无疑而问”,一方面为了展示自己的“动脑多思”,另一方面为了迎合老师,哗众取宠,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们为提问而提问,问题毫无价值,反而浪费时间。更为遗憾的是,大多数问题提出后教师不置可否,既没有在课堂上得到解答,也未合理地“甩”出课堂,不了了之。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质疑”呢?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鼓励学生乐学善思,多提问题,这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出有价值、含金量高的、与课文主题联系紧密的问题。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前提问,学中扫清,完后再问。学习课文前,学生如果对课文读得不够深入,很可能存在很多问题。这时候的问题一定都是浅层面的,都是在深入读文后就能解决的。这样的提问教师可以不去作答,在学生熟读文章后,再拿出问题问学生是否明白,把此时不明白的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让学生在精读文本时进行探讨交流并予以解答。

(2)边学边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很可能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随着学生的互相交流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为了学生对文本深度理解的铺路石。这些问题可争议,可辩解,促成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浓浓氛围。(www.xing528.com)

(3)探究课文后提问,提出自己学完文章后不理解的问题。在教师引导着学生探究文本后,一些善于思考的学生很可能产生一些与文本无关的问题,也可能产生一些延伸文本的更加深刻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作为课后的研讨交流话题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探索交流。

(4)对学生提出的简单无意义的问题,教师要直截了当指出。让学生明白,质疑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意思是问题要有个性,是自己深入思考后确实想知道但却无法弄明白的。一般情况下,真正的“疑”在文本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但与课文内容有关。

所以说,质疑不应为热闹而作秀,要真正有疑,然后真正探疑,最后再解疑。这样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本真的“质疑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