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池上抗大:忙于生产时如何保持学习

华池上抗大:忙于生产时如何保持学习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建校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抽出时间专门进行学习。由于我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就在繁忙的劳动生产当中挤时间,想办法学习。郑思肖是南宋诗人,在元军南侵时,他给朝廷献计抗敌,没有被采纳。南宋灭亡以后,郑思肖住在苏州南边一个和尚庙里,终生不再出来做官。

华池上抗大:忙于生产时如何保持学习

由于建校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抽出时间专门进行学习。对此,同学们是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不埋怨上级,也不消极等待。由于我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就在繁忙的劳动生产当中挤时间,想办法学习。

(一)一人读报,大家受益。当时班里有两份报纸,一份《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一份《部队生活报》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出版的,还有抗大校刊陇东版。由于紧张的劳动,同学们没有时间看报,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国内外和部队的大事,我们采取劳动休息时间轮流读报的办法,开始是照本宣科,念完了就完,印象不深,收效不大。以后改为一边读,一边讲,说明段落大意,对一些生僻词汇尽量加以解释,这就要求每个读报的同志先要认真准备,这样听了以后印象深,效果好,每个人都有提高。

(二)能者为师,互帮互学。大家在休息或干轻活时,讲成语和成语典故。如我和孟繁绪、李波等同志一起种菜、种庄稼时,就组织大家讲成语或成语典故,至今我还记得曾经讲过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破釜沉舟”“掷鞭断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www.xing528.com)

还有,我和苑易永、张景贤同学在二队做后勤工作时,苑易永同学讲过郑思肖,即郑所南一段故事,使我们增加了历史知识。郑思肖是南宋诗人,在元军南侵时,他给朝廷献计抗敌,没有被采纳。南宋灭亡以后,郑思肖住在苏州南边一个和尚庙里,终生不再出来做官。就连坐卧的方向也不朝着北面,这就是他别号“所南”的由来,表示他永远不屈服于元人,永远要做一个大宋的人。

(三)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主要让文化程度高,看书多的同学讲。如李波同学年纪稍大,在家看的书也较多,我们就让他讲。记得他给我们讲过《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古典文学上一些故事。通过以上各种方法,既使大家增长了文化知识,又在某种程度上也消除了大家的疲劳。同志们认为:我们就是生产不忘学习,一有机会或可能就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