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独家庭分类:老无所依 vs. 父母共同生活

失独家庭分类:老无所依 vs. 父母共同生活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失独后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人死亡导致家庭结构中仅有父母一人生活,这类结构的失独家庭处于老无所依的状况。失独家庭父母二人或其中一人与亲友共同生活,相互照顾。

失独家庭分类:老无所依 vs. 父母共同生活

(一)按照家庭结构进行划分

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一种最为基本的场所和方式,是更大的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它和社会中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又相互依赖。

社会学中,家庭结构也可称为家庭类型,指的是家庭的成员构成状况,或者说是组成家庭的成员类型,它是家庭存在的社会形式。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着家庭功能、家庭生命周期及其成员间互动方式的变化而变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独生子女比例日益增多,家庭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家庭类型多元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及家庭观念新型化。由于家庭结构与家庭成员的居住状况密切相关,一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哪些家庭成员同住,进而从这些同住的家庭成员的属性(如哪一代、什么关系等)来决定属于哪一种家庭结构。[8]根据这一界定方法,可以将失独家庭结构类型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失独二人家庭,即失独父母两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在这种结构的家庭中,失独父母共同生活相互扶助,彼此成为对方的养老支持来源。

第二,失独一人家庭,失独父母其中一人生活的家庭。失独后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人死亡导致家庭结构中仅有父母一人生活,这类结构的失独家庭处于老无所依的状况。

第三,其他家庭,即独生子女父母与上代人或其他亲友一起生活的家庭。失独家庭父母二人或其中一人与亲友共同生活,相互照顾。

(二)按照收入来源和经济状况

1.富裕型“失独家庭”

这类失独家庭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经济实力,物质需求不是该类家庭的主要诉求,其主要需求在于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层面。

2.温饱型“失独家庭”(www.xing528.com)

该类失独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经济保障,但一旦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或变故,在经济上就会立即陷入困窘。该类型失独家庭父母大多是经济能力尚可的企业退休职工或有固定收入的其他从业人员,他们更关注的问题是今后如何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贫困型“失独家庭”

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或者收入很低,陷入贫困的家庭,这是在失独家庭中最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属于政府应该加大对其经济补贴和医疗救助力度的对象。

(三)根据子女是否留有后代

1.有隔代的失独家庭

“有隔代的失独家庭”因子女留有后代,在精神方面还存有寄托,他们把对子女的爱转移到下一代身上,从而使自己的心理负担得到减轻,但同时也面临着抚养下一代的巨大经济负担。

2.无隔代的失独家庭

“无隔代的失独家庭”因子女未留下后代,缺少精神和心理寄托,内心情绪常常无法得到释放,其心理状况和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