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阳系模型的演进: 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的贡献

太阳系模型的演进: 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的贡献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今天,宇宙和太阳系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哥白尼的“太阳是宇宙中心”模型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还有,哥白尼的模型假设地球在轨道上运转的速度是固定的,开普勒则相信地球在轨道上运转的速度并不固定。哥白尼和开普勒逐步推广验证了“太阳为中心”的模型,伽利略更进一步用望远镜观察到符合“太阳为中心”模型的现象。总结来说,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奠定了太阳系的正确模型。

太阳系模型的演进: 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的贡献

古希腊时代开始,不同的文化都讨论过地球或者太阳是宇宙中心的问题。不过,到了16世纪,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才真正奠定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模型。在今天,宇宙和太阳系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15世纪时,天文学家还以为太阳系就是整个宇宙。哥白尼一辈子只写过一篇半论文,在1514年,他写了一篇20页的论文,没有印刷出版,只在少数人之间流传。在论文里,他提出“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心,宇宙中心是在太阳附近”这个论点。接着,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把这篇论文扩充成二百多页的一本书。这本书在他逝世前一天才印刷出来,送到他的病榻旁。

哥白尼的“太阳是宇宙中心”模型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不过,论文发表后并未马上被普遍接受。一个原因是,按照他的模型演算出来的结果,跟观察结果并不完全吻合。约60年之后,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年)修正了哥白尼的模型,他指出,地球和其他行星运行的轨道不是一个圆,而是椭圆。大家都知道圆有一个圆心,哥白尼假设太阳就在圆心的位置;椭圆则有两个焦点,开普勒指出太阳的位置只是两个焦点之一。因此,当地球在椭圆的轨道上运转时,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并不固定,而是随着轨道上不同的点而改变。还有,哥白尼的模型假设地球在轨道上运转的速度是固定的,开普勒则相信地球在轨道上运转的速度并不固定。

哥白尼和开普勒逐步推广验证了“太阳为中心”的模型,伽利略更进一步用望远镜观察到符合“太阳为中心”模型的现象。还记得物理课中,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年)从比萨斜塔丢下两个质量不同的球,结果两个球同时到达地面,证明了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是一样的。伽利略并不是第一个发明望远镜的人,不过,他制作了很好的望远镜。当时,望远镜不但在军事上很有价值——可以观察敌人军队的布局和移动,对商人也很有用——当商人看到别人载着香料、布匹的船快进港时,他们会赶快先把手上货物以较好的价钱卖掉。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看到有四颗小卫星绕着木星旋转,这违反了“地球为中心”的模型所说——所有行星都绕着地球转。伽利略又用望远镜观察金星明暗圆缺的变化,观察结果和“太阳为中心”的模型完全符合。(www.xing528.com)

总结来说,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奠定了太阳系的正确模型。他们的研究工作一再印证了在科学上实验和理论相辅相成、并驾齐驱,不仅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唯一的研究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