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谈判中的危险区:口才与实用技巧

避免谈判中的危险区:口才与实用技巧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沉默了一会儿,他忽然问道:“大人尊姓?”其实,从一开始,面对县令所问的“大人尊姓”,上司就显得很不高兴了,勉强才说出了自己的姓氏。在谈判过程中,有一些话题是寒暄的“雷区”,谈判者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所以,我们在寒暄时应该尽可能地避开这些危险区,避开一些敏感、危险的禁忌词汇,这样才能促使沟通顺利进行。言语粗鄙是最无礼的,而且,有可能为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避免谈判中的危险区:口才与实用技巧

寒暄,是我们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善于寒暄,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对方乐意接受,则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心理学家理查得·班得勒说过,当你对他人说话时,你不是想给他传递信息,就是想改变他;但在这个过程中,对方是否会接受你的意思,你的谈判目的是否能够达到,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其中的症结点在于你是否说了禁忌的语言或者把话题置于危险的境地,这将会直接导致沟通的成与败。生活中,许多人在谈判开局寒暄时不经大脑思考,常常“语出惊人”,踏入“雷区”,最后导致整个谈判的失败。实际上,善于寒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意味着你所说的话能够令对方乐意接受;而且,寒暄中的禁忌是不能触犯的,否则,你的寒暄将宣告失败。

清朝时,一位新上任的县令,初次去拜见上司,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儿,他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看上去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县令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没有。”上司脸色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于是赶快走了出去。不久,这位县令便被借故免职了。

上面这个案例中,正是这位县令屡屡触犯寒暄禁忌,口无遮拦,才会引得上司大发脾气,自己也被免职。其实,从一开始,面对县令所问的“大人尊姓”,上司就显得很不高兴了,勉强才说出了自己的姓氏。可那县令不懂察言观色,仍自顾自地说下去,终于触碰了上司的底线,而自己也落得被罢免的结局,这就是触碰寒暄禁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古代有一个国王,一天晚上做了梦,梦到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第二天,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这两人来了后,国王就问道:“满口牙怎么全掉了,到底是怎么一说?”第一个解梦的人说:“国王,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这国王一听,非常不高兴。第二个解梦人这样说:“至高无上的国王,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大家看一看,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事情,两个人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个把国王说生气了,国王龙颜大怒,杖他一百棍;然后,国王拿出100个金币,奖给第二位解梦的人。

上面这个案例中,同样的一件事情,两人表达的同一个意思,为什么一个挨打,一个却受赏呢?分析他们所说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明白。在沟通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两个“危险词语”而使整个话题都处于危险的境地。第一个解梦的人话里出现了“死”这样的危险字眼,而且不止出现一次;第二个解梦的人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巧妙地解释为“长寿”。于是,两人话里的字眼不同,最终两人的待遇也千差万别。

在谈判过程中,有一些话题是寒暄的“雷区”,谈判者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所以,我们在寒暄时应该尽可能地避开这些危险区,避开一些敏感、危险的禁忌词汇,这样才能促使沟通顺利进行。

1.避开隐私

隐私就是不可公开或不必公开的某些事情,有可能是缺陷,有可能是秘密。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要避开彼此的隐私,这既是一种礼貌,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保护话语的“安全性”。(www.xing528.com)

2.切勿不懂装懂

我们并不是万能博士或者百事通,即使自己知识渊博,也总有一些地方不如人,总有不懂的一些知识。因此,无论是面对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还是面对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我们都应该谦虚谨慎,不可妄发言论。

3.避开忌讳

在谈话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开一些忌讳,如关于“死”的避讳语,“棺材”“寿材”等;对方的生理缺陷,如“残疾人”;对一些不可公开的事物行为,如“大小便”等。

4.忌粗口秽语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开粗口秽语,使用文明的语言。言语粗鄙是最无礼的,而且,有可能为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