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文举驳陈韪,展现聪明才智

孔文举驳陈韪,展现聪明才智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学文言文]孔文举十岁,随父到洛。文意解读本文记叙年幼的孔文举聪明、机敏,随机应变,尤其驳斥陈韪用其“小时了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身为太中大夫的陈韪哑口无言,恭敬不安,尴尬窘迫。[国学现代文]孔文举十岁时,跟随他的父亲到了洛阳。孔文举到门口对守门官说:“我是李府君亲戚。”太中大夫陈韪因事后到,有人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过人,长大后未必好。”

孔文举驳陈韪,展现聪明才智

[国学文言文]

孔文举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偕隽才靖称及中表亲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本文出处 选自《世说新语》。文题是后加的。

作者简介 刘义庆,详见《王戎识李》。

补充注释

①韪(wéi):与“不”连用,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大不韪:最大的不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本文是人名用字。

②洛:洛阳

③诣(yì):拜访。

④仆(pú):奴仆,仆人;本文作谦称,我。(www.xing528.com)

⑤莫:没有不。

⑥语:前面的“其语”他的话;后面的“语之”告诉他,指陈韪。

⑦了(liǎo):懂得,明白。了了:意思是聪明过人,什么都懂得、明白。

⑧踧(cù)踖(jí):恭敬不安的样子。

文意解读 本文记叙年幼的孔文举聪明、机敏,随机应变,尤其驳斥陈韪用其“小时了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身为太中大夫的陈韪哑口无言,恭敬不安,尴尬窘迫。

[国学现代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他的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在洛阳很有名望,官至司隶校尉,到他的门下拜访的人都是有才华的、有好的名声以及直系亲属才能通报接见。孔文举到门口对守门官说:“我是李府君亲戚。”已经入门在李元礼跟前落座。李元礼就问:“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孔文举回答说:“从前先君孔仲尼与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资之尊。所以我和您是累世通好的至亲哪!”李元礼以及宾客们没有不对他称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因事后到,有人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过人,长大后未必好。”孔文举说:“想您小的时候,一定聪明过人。”陈韪很尴尬,局促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