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忍让,智慧的展现;陈嚣的忍让之举

忍让,智慧的展现;陈嚣的忍让之举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人者得人让在这个资源匮乏,竞争激烈的年代,忍让常常被人们忽视,其实,忍让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更是睿智的展现。两家忍让之举传为美谈。陈嚣小时候,就很懂得忍让。有了自己的忍让,才有了别人的尊重;有了自己的忍让,才有了别人的爱戴;有了自己的忍让,才有了别人的拥护,因此,要想获得好的人缘,就要学会忍让。一个懂得忍让的人,势必让人尊敬,一个善于忍让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拥护。

忍让,智慧的展现;陈嚣的忍让之举

让人者得人让

在这个资源匮乏,竞争激烈的年代,忍让常常被人们忽视,其实,忍让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更是睿智的展现。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年间,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他家在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后来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自恃有后盾,就很强硬,坚决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

因为张英身在朝堂,张家人便写了一封信,给在京城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忍让之举传为美谈。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得让人处且让人,自己的修养体现出来了,同时还获得了对方的尊重,何乐而不为?可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常见一些人,因争一块砖两片瓦三块煤的地方,闹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结果一方满脸是血,另一方满地找牙,两败俱伤!何苦呢?

为人处世之道,凡遇事时都要让人几步,才算是高明之道,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余地;应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因为给人家方便,同时也就是日后为自己之方便打下了基础。所以古人说:“让之有余,争之不足。”(www.xing528.com)

古代人不乏修养深厚,忍让忠厚的人,汉朝时浙江绍兴的陈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陈嚣小时候,就很懂得忍让。一次,他在城外水边捕鱼,有人要偷他的鱼,被他发现了,偷鱼人急忙躲进草丛。陈嚣追上他,把自己的鱼送给他,那人非常惭愧,不肯接受,从此以后再也不偷鱼了。

陈嚣与纪伯是邻居,有一天晚上,纪伯偷偷把两家之间的篱笆拔起来,向陈嚣家的那一边挪了一些,增加了自己的土地面积。不想这一幕刚好被陈嚣发现,等纪伯走了,他偷偷把篱笆拔起,向自己地里又移了一丈,使纪伯家的地更大了。纪伯知道后很惭愧,除了把侵占的地全部归还给了陈嚣家,又将篱笆向自己这边挪了一尺二寸。

《菜根谭》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级乐法。”这话告诫人们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有好吃的东西不要自己独享,要拿出一部分与别人分享。如此,你的人生就会快乐安详。

有了自己的忍让,才有了别人的尊重;有了自己的忍让,才有了别人的爱戴;有了自己的忍让,才有了别人的拥护,因此,要想获得好的人缘,就要学会忍让。

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开启了忍让的先河;孔融让梨,有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应该被我们这一辈人继续发扬光大。如何谦让,要从个体内外两方面(首先是“外”的行为而后才是“内”的修养教育)来培育“礼”“义”。从内心讲,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愿欲,培养爱人如己和自甘退让的胸怀情感;从外在讲,行为活动、仪容姿态注意节制、退让、谦逊、“彬彬有礼”。

在以竞争为动力的现代社会中,学会忍让对我们依然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懂得忍让的人,势必让人尊敬,一个善于忍让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拥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