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聪明才智,保护文物安全

发挥聪明才智,保护文物安全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窦师傅对此长期冥思苦想。220窟甬道的重层壁画整体搬移工作,窦师傅也是积极参加者。所有这些保护、维修、搬迁等工程,虽然总的是在保护研究所的领导组织下进行的,但也都凝聚着窦师傅的智慧和心血。他以自己的行动,为自己描绘了一个保护维修敦煌文物“土专家”的光辉形象。

发挥聪明才智,保护文物安全

窦师傅本来不是泥瓦工。当他看到莫高窟的洞窟、壁画、彩塑年久失修,风雨剥蚀,需要泥瓦工时,就主动充当了这个角色。

在四五十年代,研究所的经费十分困难,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窦师傅同保护组的同志一起,克服种种困难,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工作,解决了不少洞窟当时无法攀登、无法工作的问题。比如,维修232窟桥廊的坑石基脚和砖柱,以及九层楼上山的阶梯等,维修质量都比较好。

莫高窟492个洞窟,整窟都有他的脚迹和汗水。

427窟有四尊高达两丈、重千余斤的泥塑天王,系隋代建筑。四百年后,宋代有个叫曹元忠的人,发现这些天王力士裸在露天,于心不忍,就为这几尊塑像修建了一个窟檐。这个窟檐非常精巧,刚好将塑像藏于其中。由于天长日久,沙土及雀粪在塑像背后不断积累,使塑像严重前倾。有的专家对此都很犯愁,害怕损坏塑像、泥皮和古建窟檐。窦师傅对此长期冥思苦想。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先对窟檐的深度和塑像的高度作了详细计算。然后,将天王脚下的“金刚山”分割成块,编上号码摘取下来。将塑像的中心木桩截去一段。用棉毡将塑像严严实实地包起来,缓缓放平。找出前倾的原因,加以处理。然后使其恢复原位。所有这些工序,都是由他设计、计算、施工,整个过程,一丝不苟,善始善终。

130窟西壁,盛唐塑有弥勒大佛一尊,高达26米。大佛四周布满了精湛美丽的壁画。由于年代久远,壁画和岩体呈“两张皮”,随时都有剥落坠毁的危险。窦师傅看在眼里,急中心里,总想设法把它修好。但是,窟顶距地面近30米,大佛占去了窟内的大部分空间。要搭脚手架十分艰难,一不小心,就会碰坏壁画和塑像。最后,窦师傅和工友们在狭窄的空间,搭起了一个很不寻常的脚手架,爬上爬下,为将要脱落的壁画嵌镶了300多个铆钉,使壁画又牢牢地固定在岩体上。(www.xing528.com)

这项工程,整整用了两年时间。

220窟甬道的重层壁画整体搬移工作,窦师傅也是积极参加者。他们先搭起了一个拱形架子,把甬道外层的壁画支起来。在架子与壁画之间,塞上棉花废纸等不易损坏壁画的软材料。然后将外层壁画后边靠里层壁画的土基子取掉一层。对外层壁画的背面,用胶泥加以固定,以防脱落。加固后,即可轻轻将外层壁画推移出去。此项整体搬移技术的成功,曾获得文化部1985—1986年度科技成果四等奖。

窦师傅还参与了千像塔塑像的修复,三危山慈氏之塔的搬迁,烟熏壁画的清污等工作,就是在他1981年退休后,也还经常脚手不闲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维修工作。

所有这些保护、维修、搬迁等工程,虽然总的是在保护研究所的领导组织下进行的,但也都凝聚着窦师傅的智慧和心血。他以自己的行动,为自己描绘了一个保护维修敦煌文物“土专家”的光辉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