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技巧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技巧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功的考古发掘离不开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参与,而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情况复杂,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三大问题是考古现场保护工作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文物从考古现场到实验室的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震动会使文物受力,易造成运输损伤,因此所采用的保护与缓冲包装技术也十分重要。此外,考古现场的保护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大致包括设备和材料两大类。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技巧

考古发掘是揭开历史之谜、探索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成功的考古发掘离不开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参与,而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情况复杂,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与实验室相比,考古现场无论是材料还是器材等,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完备,这就决定了现场保护工作只能是抢救性的、临时性的。无论何种性质的考古现场,现场保护工作都必须明确三个问题:一是现场保护的目的(aim)是什么,二是如何掌握现场保护的原则(principle),三是现场保护的技术(technology)有哪些。这三大问题是考古现场保护工作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考古现场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在保留出土文物资料的完整性和保证现场保护技术措施不影响实验室后续保护处理和考古研究的两大前提下,使得发掘出土的文物从考古现场到实验室的这一特定时间段内得到妥善的维护。如若考古现场的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完善,就可以减少许多损失(资料性的和实物性的)。将文物的物质实体和人文信息及历史遗迹保存下来,是现场保护的主要目的。必须尽可能保留出土文物资料的完整性,任何有损出土文物的形状、纹饰、文字、色泽和表面装饰物等的保护技术和措施都不宜使用。另外,考古现场保护是整个文物保护处理工作的第一步,它的成功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保护工作的好坏。由此得出,现场保护的原则就是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材料不应对后续的实验室保护处理及考古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考古现场保护经常遇到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

(1)有机物的炭化

例如,粮食颗粒、木器、纺织品等。古墓葬环境基本是贫氧状态,墓葬形成初期,墓室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氧气,随着墓葬中物质的氧化分解,氧气逐步消耗殆尽,形成密闭的贫氧环境,这是埋藏文物得以长期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来说,墓室环境是比较稳定的,一经发掘,空气迅速渗入,环境条件随即发生剧烈改变,氧化反应急速加快,自由基类的炭化反应随之出现,使得有机物的炭化在所难免。

(2)有机物的脱水皱缩形变

尤其是出土的饱水木漆器,如不及时采取保湿措施,器物会出现脱水变形现象。

(3)冻损(www.xing528.com)

冬季的考古发掘,现场气温低,有时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出土的饱水器物会迅速出现冰冻现象,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易导致文物冻裂。

(4)微生物腐蚀

埋藏于成百上千年墓葬中的物品,结构比较酥松,加之富含大量微生物营养源,微生物滋生代谢十分常见,极易发生微生物侵蚀。针对以上问题,现场保护所采取的技术步骤大致可以分为取样、保护处理和运输三部分。

从考古现场环境获取的土壤、地下水、墓室内气体等样品,称为环境样品。从文物上采集的颜料、漆片、纺织品、金属饰件、粮食颗粒、器物中的残留物等,称为文物样品。对所获取的样品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是考古和实验室保护研究的重要依据。

考古现场所采用的保护处理措施主要包括:①简单清洗,对出土器物可以采用轻度喷淋和软毛刷清洗的方法,使用中性表面活性剂酥松污物;②加固,对于脱落的部分,如漆皮等,采用可剥离性胶黏剂进行加固。

而文物从考古现场到实验室的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震动会使文物受力,易造成运输损伤,因此所采用的保护与缓冲包装技术也十分重要。文物包装箱内应添加适当的缓冲材料,包装箱在车辆上摆放的位置,应与易损坏的方向即车辆行驶的方向呈90°,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的受力,以确保运输过程中文物的安全。

此外,考古现场的保护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大致包括设备和材料两大类。设备:照相机、CCD视频放大镜(可以将样品细部放大后的图像直接输入电脑)、取样袋(瓶)、工具(牛角刀、毛刷、毛笔、喷壶)、托板(架)。材料:化学材料(防冻剂、保湿剂、防腐剂、胶黏剂等)、包装材料(宣纸、塑料薄膜、海绵等)、包装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